当前日期:

目录


一、造林作业设计
1962年,省林业厅把国营造林列为国家基本建设项目,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即各国营林场造林之前,必须做好造林作业设计。为做好这项工作,省林业厅成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林业调查队40人,造林处3人,计财处2人,共45人,组成5个小组,分赴各地配合林场共同进行国营造林作业调查设计。具体做法是根据上级下达的造林计划,按照《国营林场施工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实地调查造林地立地条件和适生树种生长发育情况,然后设计出不同树种整地方式、规格、栽植技术以及幼林抚育方法等,相应对与造林有关的苗木生产、防火线设施等工程进行设计,各项设计都落实到山头地块,做到文字和图面资料俱齐。各林场编制好1963年施工设计文件,报省林业厅批准后施工,建设银行和物资部门根据省林业厅批准的作业设计文件,发给造林款项和材料设备,保证施工设计方案的实施。依此办法,编制了1964年国营林场施工设计方案。以后,随着国营林场技术干部和技工业务水平的提高,基本上掌握了造林作业调查设计的技能,造林作业设计方案便逐步改由国营林场、林业站或地县林业调查队负责办理。为了确保国营造林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省林业厅于1963~1965年间,每年秋季组织一次国营造林检查验收工作。验收人员按照当年作业设计方案,逐个小班进行核查验收。验收结果表明,按照造林作业设计施工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到85%以上。之后,省林勘队(院)历年在完成各类造林调查设计时,除安排近五年的年度计划外,对第一年度的造林计划,都进行了作业设计,确定造林小班面积、造林树种和营林措施等。
二、抚育间伐作业设计
安徽林业科研单位和国营林场,早在50年代和60年代就开始了人工林抚育间伐研究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1976年,省农林局派出科技人员参加农林部举办的“南方十三省(区)国营林场森林抚育间伐训练班”。1980年,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根据1978年国家林业总局颁发的《国有林抚育间伐,低产林改造技术试行规程》,在祁门县大洪岭林场结合总体设计工作,对人工杉木林进行抚育间伐的设计研究,设置和调查了47块杉木林分标准地,47株解析木,研究出该场杉木人工林间伐起始年龄为8~10年,间伐间隔期4~5年,间伐强度第一次23%,第二次25%,以及间伐方法及季节等。与此同时,在潜山县天柱山林场,东至县梅城、香口、金寺山林场进行人工杉木林不同抚育间伐强度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中度间伐好于弱度间伐,弱度间伐好于强度间伐。1981年,省林业厅根据全省有600余万亩人工林进入中幼林阶段,急需抚育间伐的情况,决定在山区、丘陵区全面开展成林抚育间伐工作。1981年6~10月,举办了三期成林抚育间伐训练班,参加培训人员有淮河以南各县林业局和国营林场的技术干部共180多人。1984年6月,省林业厅制定了《安徽省杉木、马尾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规程》,各地根据上级下达年度抚育间伐计划和林分状况,按照省颁抚育技术规程的技术标准进行抚育间伐作业调查设计,其设计方案报省林业厅审批后施工。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