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传播
据旧志载,宣城县城东南的响潭上古有钓台,系道家窦子明钓白龙的所在,城内陵阳山为窦子明的得道处,故窦子明又称陵阳子明。泾县城东的宣阳观系隋末遗址。唐代奉道教为国教,盛行全国,各地纷纷建造道观宫院。贞观年间郎溪建有白云观、存真道院,贞元年间广德建有元妙观,宣城城东建有紫极宫,县东南麻姑山建有冲妙观(相传为麻姑炼丹处)。宋绍兴年间宁国建有青华观。据考,自唐至清,区辖5县共建有道教宫、观、院、殿149座,其中宣城54座、泾县70座、广德10座、郎溪6座、宁国9座。由于年久失修,又兼兵燹,大多已废。至民国26年(1937),宣城尚存道观10座,泾县存25座,宁国存宫、观8座,广德存元妙观、真武观、迎仙道院、升平道院、石颠真武庙,郎溪仅存三清殿。
建国后,各县道教皆自行解散,尚存的唯宣城敬亭山之翠云庵。翠云庵唐时原系禅门,民国8年(1919)改住黄冠(道士)。
民国31年(1942),宁国人江国馨创“世界红万慈会”,也称道院。会员多系乡绅、名流、商界巨子以及江氏门生。红万慈会宣称以“情爱、慈善、救济灾患”为宗旨,“虔心修道,一心向善”。建国后也自行解散。
二、教派
区内道教分为两派,即全真派和真一派。全真派道士束发结髻,身着道服,住庙茹素,虔心修炼,这一派的人数很少;真一派道士成家务农,本人为道士神职,并管道观香火,不时受民间延请做斋打醮,为亡人超度,或为一方祈雨。建国后郎溪县尚有在家道士,活动范围仅限于家庭。
三、道士
东汉末宣城有窦子明居陵阳山,唐玄宗时嵩山道士吴筠久居宣城,元代贺士迪居元妙观领宁国路诸观事宜,明代三丰祖师张邋遢寓居元妙观凝书院。泾县琴溪畔有琴公庙,相传系汉处士琴高之炼丹处,县西南的郭王庙,相传为晋代郭璞炼丹处。
四、道徒
宣城地区历代道徒,因史志无征,难以统计。据民国24年(1935)《安徽统计年鉴》载,民国23年泾县有道士38人,民间信奉道教者345人,宁国有道徒565人。25年《宣城县采访概要》载,宣城时有道观10座,每观住道士1~4人。据《广德州志》载,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广德州有道户5户,按每户4人计,共有20人。郎溪县1952年统计有道教徒11人。
五、管理
明、清时宁国府设道纪司,广德州设道正司,各县设道会司,为道教管理机构,处理各地道教事宜。明洪武初,宁国府的道纪司设在宣城元妙观,广德州的道正司设在广德元妙观,建平县的道会司设在存真道院,泾县的道会司设在宣阳院,宁国县的道会司设在青华观。
上一篇:第一节 佛教
下一篇:第三节 天主教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