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自1949~1988年止,全省水利投入资金计66.1亿元。“五五”计划期投资最大,计13.3亿元,占总投资的20%。在总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39.1亿元,水利事业费和小型农田水利补助费等各为13.5亿元,分别占总投资的60%、20%和20%。
一、基建投资
自1949~1988年,水利基本建设总投资39.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拨款为21.9亿元,占56%。中央财政拨款17.2亿元,占44%。1959年以前,地方财政拨款比例较小,仅占37%以下,以后比例逐年增加。1963年、1964年和“三五”计划期间,基建投资全部是地方财政拨款。“四五”期间至1988年,地方财政投资一般占总投资的40%~70%。
二、水利事业费
1949~1988年,全省水利事业费开支13.5亿元,其中防汛岁修费8.0亿元,年均支出1999万元,以1955年为最多,计7223万元(该年因1954年大水,致岁修费占98%)。水利人员事业费计4.6亿元,包括水利勘测设计费、科学研究费、水文经费、水利工程设施管理费、中专学校经费、干部培训费和其他经费。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年均支出1219万元。“一五”、“二五”计划期年均支出950至980万元。三年调整期至“四五”计划期,年均支出600至850万元。“五五”计划期年均支出1297万元,“六五”计划期年均支出2048万元。从1980年起,人员机构经费增长较快,到1988年开支达3052万元。
三、小农水补助费
1949~1988年,小农水补助费(包括水土保持费、小水电补助费、抗旱经费)计13.5亿元,其中小农水补助费9.5亿元,水土保持费1253万元,小水电补助费3846万元,抗旱经费3.5亿元。小农水补助费、水土保持费、小水电补助费三项正常性开支计10.0亿元。年均开支2706万元(按实际有开支的37年计算)。各个国民经济计划期的年均开支是逐渐增长的,“一五”计划期年均为112万元,“二五”计划期年均支出为1182万元。三年调整期,中央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年均支出1424万元,“三五”计划期年均支出1878万元,“四五”计划期年均支出3095万元。1976年后,中央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五五”计划期年均开支5798万元,其中1979~1980年开支均高达7000万元以上。1980年省财政根据国民经济计划调整精神,对小农水补助指标逐年压缩,故“六五”计划期年均支出3974万元,比“五五”计划期年均减少30%。1986年,国家要求各省增加对农田水利的投资,故1986~1988年,年均支出5251万元,1988年达7078万元。
建国以来至1988年,共开支抗旱经费3.5亿元,其中旱情严重的1959年、1961年、1978年、1979年,四年开支抗旱经费3.0亿元,占抗旱经费总额的86%。
四、企业资金利润
安徽省水利厅四个直属企业(省水利建筑安装公司、省水利机械疏浚公司、省水利建筑工程公司、省水利厅东关水泥厂)除向国家缴纳营业税、城建、房地产税等外,自1962年至1988年,累计实现利润6946万元,扣除亏损404万元,共为国家提供利润6542万元。其中东关水泥厂4293万元,占总提供利润的66%。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