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安徽省革命委员会、煤炭工业部《关于加快两淮煤炭基地建设的报告》
皖革发(1977)12号
(77)煤计字第183号
国务院: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加快安徽淮南、淮北两个煤炭基地建设指示精神,最近我们一起进行了研究,现将初步意见报告如下:加快两淮煤炭基地建设意义重大,任务紧迫。安徽省煤炭工业发展很快,一九七六年原煤产量达到两千零八十二万吨,其中:调给中央各部下放在安徽的企业六百二十二万吨,调出省外六百零九万吨,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建设。华东地区“四·五”期末产值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煤炭产量只占六分之一,每年要从华北调入大量煤炭。一九七三年调入一千一百万吨,一九七五年调入一千五百万吨。随着华东地区工农业的发展,煤炭供需矛盾和运输矛盾越来越突出。两淮战略位置重要,解决华东用煤运距短,运费低。以上海为例,淮南距上海五百八十二公里,吨煤运费五点六元;大同距上海一千八百四十一公里,吨煤运费十七点四元。如加速开发两淮,每年少由华北调入一千五百万吨煤十年可节约运费十八亿元,相当于建设一个相当规模大型矿区的全部投资。因此,加速两淮新基地的建设,对改善工业布局,实现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和“扭转北煤南运”的伟大方针,支援上海、浙江等缺煤省市,把华东地区工农业生产搞活,进而支援全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安徽全省人民和整个煤炭战线的一项光荣而又紧迫的任务。目前,淮南、淮北新基地已有五处矿井,设计能力九百六十万吨正在建设。但是,由于“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已推迟了两淮新基地的建设。现在看来,只要国家经济条件许可,就要早干、快干、大干,把时间夺回来,把速度打上去,多快好省地拿下两个大煤田。
加快两淮新基地的建设,有利条件很多。两淮煤炭资源丰富,埋藏集中,在两千平方公里范围内,探明储量已达二百二十三亿吨,占华东地区探明储量的一半以上。煤质好,煤种全,有较好的主焦煤、配焦煤。交通方便,津浦、淮南(蚌埠到裕溪口)、符(离集)夹(河寨)、濉(溪)阜(阳)铁路经过矿区,兼有长江、淮河水运之便,还可通过陇海路经连云港海运。两淮正在逐步建成华东地区主要动力基地,“五·五”期间规划两淮电厂建设将由现在的六十万千瓦增加到四百万千瓦。两淮现有两个一千万吨老矿区的底子,可以从各方面有力地支援新基地的建设。施工力量目前已发展到九个工程处,两万七千人。这支队伍掌握了过特厚流砂层,打大井、打深井的技术,施工、设计人员和装备加以适当调配和补充,就可以同时施工六处大型矿井。淮南和淮北市委对统筹安排矿区建设和农业生产积累了经验。淮南在新区建设中,实行了矿社统一领导,工农业统一规划、劳动力统一安排,加快了矿区建设,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安徽农业潜力很大能为煤炭工业的大发展提供需要的劳动力、粮食、疏菜和肉类等。这些都为加速新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最根本的有利条件还是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全国的政治和经济形势越来越好。只要我们认真落实毛主席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指示,落实华主席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就一定能够把两个新基地的建设很快搞上去。
为了逐步实现华东地区煤炭自给,根据安徽的煤炭资源和条件,有利于建成煤炭、冶金、电力、化工等综合性工业基地。我们设想,全省原煤产量一九八○年搞到三千万吨,一九八五年搞到五千万吨,本世纪末搞到一亿吨。
最近十年是安徽煤炭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是为扭转北煤南运,实现四个现代化做出贡献的关键性十年,要争取时间,象大庆油田那样组织大会战,力争尽快见效。我们规划,一九八五年前建设十九处矿井,总能力四千四百万吨,其中建成投产十四处矿井,总能力三千万吨。这些新矿井一九七九年开始见效,一九八○年出煤三百万吨,一九八一年出煤五百万吨,一九八五年出煤两千三百万吨以上,“七·五”期间将充分发挥作用,年产原煤五千万吨以上。设想一九八五年除解决省内钢铁、电力、化肥等中央下放企业和地方工农业用煤外,调出省外的煤炭数量可达到一千五百万吨以上。
建设上述规模的矿井和相应的洗煤厂等辅助企业,初步匡算从一九七七年到一九八五年共需国家投资二十七亿元,施工队伍需陆续补充和调入六万九千人,钢材三十五万吨,木材九十万立方米,水泥一百五十万吨,以及相应的生产和施工设备十五万吨。从一九七八年起,每年约需投资三亿元,钢材四万吨,木材十万立方米,水泥十六万吨,设备一万五千吨。
实现上述战略目标,我们要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继续深揭狠批“四人帮”,深入开展学大庆、赶开滦的群众运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集中优势兵力,打一场大会战。
具体意见是:
一、成立两淮会战领导小组,建议由国家计委、国家建委牵头,煤炭、铁道、交通、一机、水电、石化、物资总局等部门及安徽、上海、浙江等省市派负责同志参加,以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在安徽省委领导下,成立两淮施工现场会战指挥部,上述有关部门派人参加,做到统一指挥,加强领导。
二、大搞群众运动,分期分批打歼灭战。第一仗,苦战四、五年,把目前在建的五处矿井,设计能力九百六十万吨全部拿下来。第二仗,到一九八五年,决战九处矿井,再拿下设计能力二千万吨。每仗都要突出重点,缩短工期,做到全歼速决,确保大型矿井四年左右建成,特大型矿井五年左右建成。
三、两个新基地的建设,建议列为国家专案项目。从一九七八年开始,实行投资大包干,设备立足于国内,按矿区(包括矿井、洗煤厂、机修厂)成套预安排,“三材”和大型施工设备专案解决。为了争取时间,提高洗煤质量,对当前国内供货不足急缺的大型绞车、洗煤设备、大型吊车和载重汽车等建议从国外引进。
四、淮南新基地铁路线,前期工程二十三公里(包括淮河大桥),希望在一九七九年建成通车到潘集;后期工程九十八公里,力争一九八○年建成通车到阜阳。为减轻津浦线压力,“六·五”计划期间,淮南铁路线需建复线,裕溪口码头相应扩建。淮北新基地铁路建设也请铁道部一并规划。
五、一九七七年的投资,淮南已基本保证,淮北还差一千多万元,根据施工进展情况,建议下半年适当调整。为了争取时间和施工衔接,要求将淮北海孜、淮南潘三两处矿井列入今年计划,作些准备工作。今年突出的问题是钢材指标尚差一万吨,希望能给予安排落实。另外,矿区专用铁路线未通,材料设备运输量大,急需解决载重汽车五百辆,大型吊车二十台,并补充一些施工设备。
在加快两个新基地建设速度同时,要进一步狠抓老矿挖潜、改造。淮北矿务局要努力提高机械化程度,一九七九年按设计能力翻一番,达到一千三百二十万吨。淮南矿务局要加强开拓延深和技术改造,突破河堤下、流砂下、铁路下采煤技术关,“五·五”期间产量稳定在一千万吨左右。
为适应地方工农业发展的需要,增加统配煤炭的调出量,要充分调动地、县、社、队各级办矿的积极性,落实有关的经济政策,大力发展地方煤矿。在淮北建设一些中、小型矿井,在皖南和沿江地区大力发展小煤窑。地方煤矿的产量,一九七六年为一百三十万吨,力争一九八○年增加到五至六百万吨,一九八五年增加到八百至一千万吨。在投资和主要设备方面请国家给予支持。
以上报告如可行,建议由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召集有关省、市和部门,进一步安排落实。
详见附件。
安徽省革命委员会
煤炭工业部
1977年3月29日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