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安徽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
该公司是从事火电建筑安装的综合型一级施工企业,由1958年7月成立的安徽省水利电力厅火电基建工程处演变而来,曾称安徽省水利电力厅火电基建第一工程处、华东电力建设局第三工程公司三一工地、安徽电力建设公司第一工程处、水利电力部第二火电工程局第一工程处、电力工业部第二电力建设工程局第一工程公司、水利电力部第二电力建设工程局第一工程公司等。1983年1月易为现名,隶属安徽省电力工业局。公司地址在淮南市。
1975年,有固定职工1388人,工程技术人员占2%。1979年,工程技术人员增至68人。1981年,为满足淮南洛河电厂首期2台30万千瓦发电工程施工需要,补充职工826人。1983年工人平均技术等级2.4级,1985年3.1级。1985年,平均职工5712人,其中固定职工3274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2人,分设汽机、电气、锅炉、机具、修配、焊接工地和3个建筑工地。具备同时承担4个大、中型火力发电厂建筑安装施工的技术管理能力。是年拥有固定资产(原值)0.25亿元,施工机械1122台(辆),是1974年663台(辆)的1.7倍,总功率1.61万千瓦,全员技术装备率0.48万元/人、动力装备率4.87千瓦/人。1983年以来,自制QLH型自动焊管机、锤式电动打桩机和100吨塔式起重机;引进50吨履带式起重机、85立方米/时混凝土输送泵车等大型施工机械。同时,加强施工技术管理,运用微机对施工工期实行网络控制,促进施工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至1985年,在省内外共安装汽轮发电机组30台,总容量122.61万千瓦。其中1970~1985年,先后承建12万千瓦机组之台、12.5万千瓦机组4台、30万千瓦机组1台。
80年代起,推行全面质量管理。1980年完成建筑项目755个、安装项目289个,优良率分别为70.3%和92.4%。1985年完成建筑项目2173个、安装项目923个,优良率分别达到79.1%和96.0%。1984年发生质量事故9起,损失1.10万元,1985年质量事故降至6起,损失降至0.30万元。
通过企业整顿,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现代化施工管理,实行“创全优万元工作量提奖办法”,经济效益逐年提高。1985年,完成建筑安装工作量0.73亿元(自行完成0.62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25万元/人·年,创利润357万元。锅炉工地、焊接工地焊接二班、公司工会被水利电力部评为“1985年500万千瓦投产功臣集体”;公司获“安徽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称号。
1985年3月,国务院副总理李鹏亲临该公司洛河电厂施工现场视察,并挥毫题词:“洛河电厂早投产,淮河两岸放光明”。
二、安徽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该公司是从事火电建筑安装的综合型一级施工企业,由1958年7月成立的安徽省水利电力厅火电基建工程处的一部分演变而来,曾称华东电力建设局第三工程公司三○七工地、安徽电力建设公司第三工程处、水利电力部第二火电工程局第二工程处、电力工业部第二电力建设工程局第二工程公司、水利电力部第二电力建设工程局第二工程公司等。1983年1月,易为现名,隶属安徵省电力工业局。公司地址已由淮北市迁至淮南市,承建平圩电厂60万千瓦机组工程。
1970年,有职工739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7人,4级及以上的技术工人233人。1972年,职工增至1388人。1979年达2938人,工程技术人员65人。1985年平均职工4692人。其中固定职工3188人,是1970年职工总数的4.3倍;工程技术人员187人(助理工程师以上100人),为1970年的11倍;四级及以上技术工人639人,其中七、八级技术工人130人,176名合格焊工中,高压焊工达143人。分设建筑、锅炉、汽机、电气、机具、修配等专业工地,有40多个专业工种。具有承建单机容量60万千瓦的大型发电厂工程及其技术管理的能力,是我国专业水平较强的火电建筑安装施工企业之一。除担负省内火电厂的施工任务外,曾支援国外承建工程的技术力量计65人次。
1985年,公司拥有固定资产(原值)0.43亿元,主要施工机械1178台,总功率2万千瓦,全员技术装备率0.65万元/人、动力装备率4.26千瓦/人。有大型起吊设备8台,总起重量为625吨。民主德国产BAA-40混凝土搅拌装置2套,日本产混凝土输送泵车8台,实现了混凝土施工机械化。还拥有技术先进的冷却水塔施工双向爬模设备和施工新工艺。自制的ZAG小口径全位置自动焊接机、大开距400吨压力机和直径3米大口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压力管制作等科技成果,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促进了施工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至1985年,在省内外共安装汽轮发电机组103.42万千瓦。其中:1970~1982年,完成淮北电厂三期工程,装机6台(5、12.5、20万千瓦机组各2台),总容量75万千瓦。调入该公司的原安徽电力建设公司第二工程处曾完成安庆热电厂2台5万千瓦机组工程。
全面质量管理效果显著,建筑、安装工程项目优良率1980年分别为66.7%和95.0%。1985年分别上升到80.7%和96.2%。淮北电厂2台20万千瓦机组,投产后第一年的可调小时数均达到水利电力部要求的6000小时以上,工期、造价亦达到当时全国先进水平,职工伤亡事故率连续4年降至10‰以下。获安装质量优秀奖,并获电力工业部基建单位标兵和安徽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先进单位等称号。1983年,开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企业整顿,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企业内部两级核算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1985年,开始实行经理负责制和干部聘任制,当年,完成建筑安装工作量0.59亿元(自行完成0.45亿元),比1984年增长17.7%,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09万元/人·年。
1985年3月,国务院副总理李鹏莅临淮南平圩电厂施工现场视察,并亲笔题词“平圩不平常,单机甲中华”,鼓舞和激励职工“干不平常工程,创甲中华业绩”。
三、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
该公司是从事输电线路架设和变电所建筑安装的送变电一级施工企业。其前身是1958年10月成立的安徽送变电工程队,后曾称安徽送变电基建工程处、安徽送变电工程处等,先后分别隶属安徽省水利电力厅、华东电力建设局安徽工程公司、安徽省电业管理局、安徽省水利电力局、安徽省电力工业局。1979年4月,更为现名。公司地址在合肥市。
1958年,有固定职工734人,工程技术人员38人,占5.2%,1961年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大批工程下马,1964年固定职工减至433人,至1968年,未突破700人。1976年上升到1245人,其中工程技术、管理人员156人。1983年,为适应华东第一条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及繁昌变电所施工的需要,固定职工增至1753人,是1958年的2.4倍。1985年,职工总数达2132人,其中固定职工1709人,工程技术人员87人,四级及以上技工976人。下设运输队、建筑工程队、变电队、送电工程处和铁塔加工厂等专业施工组织,具有承建500千伏超高压及各种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的能力和实施技术管理的水平。
1985年,拥有固定资产(原值)0.18亿元,施工机械和加工、运输设备750台(套、辆),总功率1.35万千瓦,全员动力装备率6.30千瓦/人、技术装备率0.48万元/人,主要施工机械完好率92.4%。随着施工工程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在施工中成功地采用各种先进的施工新技术新工艺。例如:采用倒装组立、落地式冲天扒杆、导线压接、装配式基础、张力放线及船上牵引张力放线、功频炉镀锌等,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保证了施工质量和安全。1958年10月以来,累计架设35~500千伏输电线路87条,总长0.47万公里;建成变电所(站)100个,安装主变压器104台,总容量354.79万千伏安;完成施工产值2.15亿元。该公司施工的华东第一条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洛河—繁昌段的“三材”实际消耗率为:钢材41.26吨/公里,水泥30.14吨/公里,木材3.75米3/公里。综合施工效率为8.80公里/月;105.33公里/年。工程质量符合GBJ233—81标准及有关规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企业整顿和改革,逐步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行工资含量包干办法,使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增长。1985年度,创产值0.38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48万元/人·年,实现利润302.59万元,工程优良率达100%,被授予“华东电业管理局功臣集体”称号。
安徽电力施工企业技术装备情况,见表5-2-1。
安徽电力施工企业技术装备情况

注:①送变电公司1980年设备原值为523.08万元。此数按1981年原值与净值之比计算。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