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科技成果
1955年淮南电厂技术员王兴华创制的“锅炉热损失计算尺”,受到电力工业部嘉奖,并在全国链条炉燃烧经验交流会上介绍。
1958~1962年间,安徽省电力中心调度所(简称“中调所”)与科研单位协作,开展对佛子岭、梅山等水电站的“四遥”(遥控、遥测、遥调、遥讯)工作取得成功,1960年朱德委员长视察安徽时到中调所观看了“四遥”操作。后因水电站设备质量差,通道条件不好及“四遥”装置本身的缺陷,没能坚持使用。
1964年,中试所研制的电力自动加矾装置曾参加水利电力部“双革”(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展览。
1976年,中试所主持的三倍频感应耐压试验,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同年,淮南电厂220千伏14号主变压器在运行中烧毁,现场修复后,中试所用3台560千伏安变压器组成三倍频发生器,进行鉴定试验,检验出14号变压器C相匝间绝缘缺陷;1977年3月验出巢湖变电所3号主变压器B相匝间绝缘缺陷,这些变压器均系沈阳变压器厂1971年以后出厂的一批纠结式薄绝缘结构的220千伏变压器,在国内多次发生匝间绝缘事故。
1978年淮南电厂试验研究成功的“全粉煤灰砖新工艺”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8年以前,没有正规定期的科技成果评奖制度,很多科研成果、技术革新成果没有评审授奖(其中有许多技术革新项目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从80年代开始,水利电力部对全国电力科研成果进行定期评奖,安徽省、华东电业管理局、安徽省电力工业局都开始对科技成果进行定期评奖。“六五”期间(1981~1985)年完成的主要项目并获奖的有直流型煤粉预燃室及燃烧新技术、粉煤灰充填塌陷区造地复田的研究、QLH—0埋弧自动焊机、膨润土长效降阻剂、500千伏洛繁线获港大跨越杆塔波阻抗测量和单通道长喉部射水抽气器工业试验研究等。
一、部奖项目
[MFD—200型反击碎煤机改进和扬尘问题的解决]主要参加单位:淮北电厂和省电力试验研究所。1981年获水利电力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和安徽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淮北电厂碎煤机原鼓风量达10000米3/时,运行中扬尘严重,污染环境。通过改进各部位结构尺寸和运行方式试验,可使鼓风量降到500米3/时以下。同时改造原有的除尘系统,重新设计除幸系统和除尘器,使碎煤机房的空气含尘量小于环保规定值。该机目前仍在使用。
[低湿合成粉煤灰喷射水泥]主要完成单位:淮南电厂。1982年,获水利电力部应用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
低温合成粉煤灰喷射水泥,是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而制成的具有快凝、早强特点的一种适用于喷射混凝土支护的水硬性胶凝材料。每吨成本比普通水泥低17%。
这种水泥性能稳定,用其配制井下巷道喷射混凝土,性能优良,工程效果良好,施工技术易于掌握,同时对节约能源资源、利用工业废渣、保护环境等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实际意义。
[高能电弧直接点燃烟煤粉]合肥电厂、淮南电厂、省电力试验研究所、省电力局科技处和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合作完成。1982年,获水利电力部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和华东电业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高能电弧点火,是直接利用等离子弧点燃煤粉,由于等离子体电弧能量集中,管弧出口处温度高达3000℃以上,可直接点燃煤粉。
该项目曾在中国科学院电工所进行试验,后在合肥电厂120吨/时锅炉上作工业性试验获得成功,再后又在淮南电厂400吨/时锅炉上进行工业性试验,也获得成功。1982年8月,华东电业管理局在合肥召开的技术鉴定会上审查通过,认为高能电弧直接点燃烟煤粉阶段性试验的成功,是对大型锅炉点火技术的一顶突破,但由于某些技术和设备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故未投入工业应用。
二、省奖项目
[旧发电机改双水内冷提高出力]完成单位:马鞍山电厂、中试所。1978年获安徽省科技大会奖。
马鞍山电厂1万千瓦发电机系英国20年代产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沉入海底,后由北京良乡电力修造厂修复,50年代末在马鞍山电厂安装投产,定子绝缘屡出事故,转子匝间短路,严重危及机组安全运行。为此,对该机进行改造,主要改为双水内冷;定子、转子等主要部件都通过计算、设计进行了较大的改进,励磁系统也进行了较大的改造。结果:增加有功出力0.2万千瓦(与之配套的汽轮机为1.2万千瓦);可多带无功出力50%,现仍在安全运行。
[带电气吹清扫瓷瓶]完成单位:淮南供电局。1983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AW 1~3型机械电磁式闭锁袋置]主要负责单位:芜湖电厂。1983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1978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大会奖励和表扬的电力科技成果项目,见表6—1—2。
安徽省电力工业局科技二等奖部分项目(1980~1985年)见表6—1—3。
1978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大会奖励和表扬的电力科技成果项目

安徽省电力工业局科技二等奖部分项目

注:1980~1985年,除一等奖由上级主管部门评定外,安徽省电力工业局共评定获奖科技项目139项,其中二等奖61项,三等奖78项,本表选录41项二等奖。
1958~1962年间,安徽省电力中心调度所(简称“中调所”)与科研单位协作,开展对佛子岭、梅山等水电站的“四遥”(遥控、遥测、遥调、遥讯)工作取得成功,1960年朱德委员长视察安徽时到中调所观看了“四遥”操作。后因水电站设备质量差,通道条件不好及“四遥”装置本身的缺陷,没能坚持使用。
1964年,中试所研制的电力自动加矾装置曾参加水利电力部“双革”(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展览。
1976年,中试所主持的三倍频感应耐压试验,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同年,淮南电厂220千伏14号主变压器在运行中烧毁,现场修复后,中试所用3台560千伏安变压器组成三倍频发生器,进行鉴定试验,检验出14号变压器C相匝间绝缘缺陷;1977年3月验出巢湖变电所3号主变压器B相匝间绝缘缺陷,这些变压器均系沈阳变压器厂1971年以后出厂的一批纠结式薄绝缘结构的220千伏变压器,在国内多次发生匝间绝缘事故。
1978年淮南电厂试验研究成功的“全粉煤灰砖新工艺”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8年以前,没有正规定期的科技成果评奖制度,很多科研成果、技术革新成果没有评审授奖(其中有许多技术革新项目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从80年代开始,水利电力部对全国电力科研成果进行定期评奖,安徽省、华东电业管理局、安徽省电力工业局都开始对科技成果进行定期评奖。“六五”期间(1981~1985)年完成的主要项目并获奖的有直流型煤粉预燃室及燃烧新技术、粉煤灰充填塌陷区造地复田的研究、QLH—0埋弧自动焊机、膨润土长效降阻剂、500千伏洛繁线获港大跨越杆塔波阻抗测量和单通道长喉部射水抽气器工业试验研究等。
一、部奖项目
[MFD—200型反击碎煤机改进和扬尘问题的解决]主要参加单位:淮北电厂和省电力试验研究所。1981年获水利电力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和安徽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淮北电厂碎煤机原鼓风量达10000米3/时,运行中扬尘严重,污染环境。通过改进各部位结构尺寸和运行方式试验,可使鼓风量降到500米3/时以下。同时改造原有的除尘系统,重新设计除幸系统和除尘器,使碎煤机房的空气含尘量小于环保规定值。该机目前仍在使用。
[低湿合成粉煤灰喷射水泥]主要完成单位:淮南电厂。1982年,获水利电力部应用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
低温合成粉煤灰喷射水泥,是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而制成的具有快凝、早强特点的一种适用于喷射混凝土支护的水硬性胶凝材料。每吨成本比普通水泥低17%。
这种水泥性能稳定,用其配制井下巷道喷射混凝土,性能优良,工程效果良好,施工技术易于掌握,同时对节约能源资源、利用工业废渣、保护环境等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实际意义。
[高能电弧直接点燃烟煤粉]合肥电厂、淮南电厂、省电力试验研究所、省电力局科技处和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合作完成。1982年,获水利电力部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和华东电业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高能电弧点火,是直接利用等离子弧点燃煤粉,由于等离子体电弧能量集中,管弧出口处温度高达3000℃以上,可直接点燃煤粉。
该项目曾在中国科学院电工所进行试验,后在合肥电厂120吨/时锅炉上作工业性试验获得成功,再后又在淮南电厂400吨/时锅炉上进行工业性试验,也获得成功。1982年8月,华东电业管理局在合肥召开的技术鉴定会上审查通过,认为高能电弧直接点燃烟煤粉阶段性试验的成功,是对大型锅炉点火技术的一顶突破,但由于某些技术和设备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故未投入工业应用。
二、省奖项目
[旧发电机改双水内冷提高出力]完成单位:马鞍山电厂、中试所。1978年获安徽省科技大会奖。
马鞍山电厂1万千瓦发电机系英国20年代产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沉入海底,后由北京良乡电力修造厂修复,50年代末在马鞍山电厂安装投产,定子绝缘屡出事故,转子匝间短路,严重危及机组安全运行。为此,对该机进行改造,主要改为双水内冷;定子、转子等主要部件都通过计算、设计进行了较大的改进,励磁系统也进行了较大的改造。结果:增加有功出力0.2万千瓦(与之配套的汽轮机为1.2万千瓦);可多带无功出力50%,现仍在安全运行。
[带电气吹清扫瓷瓶]完成单位:淮南供电局。1983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AW 1~3型机械电磁式闭锁袋置]主要负责单位:芜湖电厂。1983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1978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大会奖励和表扬的电力科技成果项目,见表6—1—2。
安徽省电力工业局科技二等奖部分项目(1980~1985年)见表6—1—3。
1978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大会奖励和表扬的电力科技成果项目

安徽省电力工业局科技二等奖部分项目

注:1980~1985年,除一等奖由上级主管部门评定外,安徽省电力工业局共评定获奖科技项目139项,其中二等奖61项,三等奖78项,本表选录41项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