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安全措施
50年代初期,贯彻“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效果较好。但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安全管理工作先后受到严重干扰,事故率大幅度上升。1960年的设备和人身伤亡事故比1957年增长4倍以上。1971~1977年间最高年事故率发电2.71次/台·年,送电1.25次/百公里·年,变电0.77次/台·年。事故共死亡28人,重伤71人。
1978年以后,重新贯彻执行“安全第一”的方针。省电力工业局成立技安处,贯彻中共中央1978年颁发的《关于认真做好劳动保护工作的通知》、国务院1979年颁发的《关于加强厂矿企业防尘防毒工作的报告》,以及水利电力部《关于全国电力安全生产会议文件的通知》、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安徽省工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暂行规定》、《安徽省厂矿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管理暂行规定》、《安徽省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各基层单位也陆续恢复安全监察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形成自上而下、直达班组的安全组织网络。恢复“安全规程”统考,执行反事故措施,并先后制订了带电测试、带电作业、热控专业、潜水作业等专用安全规程。在省电力系统内组织开展“百日无事故”和“千次操作无差错”竞赛,以及“安全大检查”等活动。同时,制订“安全奖惩办法”,采取经济手段强化安全管理。
1980年7月27日发生系统瓦解事故后,省电力工业局又采取一系列技术防范措施,以防电网稳定破坏事故为主要内容,推动电网运行方式管理水平的提高和220千伏主干网络快速保护的安装工作。至1985年,全省22条220千伏线路均已装置高频保护,其中有19条220千伏线路投入双套高频保护,220千伏母线差动保护已全部投入。
1981年起,为防止误操作,又重点抓了闭锁装置的安装工作,至1984年,已完成50%以上。闭锁装置,也从单功能发展到多功能。淮北供电局和芜湖电厂研制成功的用于复杂结构线路的多功能闭锁装置,被列为全国重点鉴定推广项目。此外,还改进了全省110千伏及以上的主变压器套管将军帽及油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防潮密封设施;农村配电变压器,91%安装了低压触电保安器。
1981年,省电力工业局、省公安厅联合颁发《关于保护电力线路和设备安全的通知》,并印发省人民政府召开的全省保护电网输电设施安全电话会议文件,加强护线教育,建立护线组织。
经采取上述措施后,1985年与1976年相比,发电事故率由2.30次/台·年,降为0.25次/台·年;送电事故率由1.07次/百公里·年降为0.15次/百公里·年,变电事故率由0.71次/台·年,降为0.17次/台·年;人身伤亡事故率由0.96次/千人·年,降为0.22次/千人·年。
二、最高安全纪录
马鞍山电厂,至1985年底,创全省火力发电厂无人身死亡事故9125天的最高记录,以及4377天无人身重伤事故的最高记录。
响洪甸水电站,至1985年底,创全省水力、火力发电厂无人身死亡和重伤事故9605天的最高记录。
徽州电业局和池州供电局,至1985年底,同创全省供电部门无人身死亡事故5844天的最高记录。
合肥电厂,自1983年3月14日至1985年6月20日,创全省火力发电厂无设备事故830天的最高记录。
梅山水电站,自1981年8月5日至1985年底,创全省水电站无设备事故1610天的最高记录。
三、安全标兵陶德美事迹
陶德美,淮南电厂老工人,被人们誉为“活着的向秀丽”,曾创造10年安全生产无事故记录。1959年9月12日晨,淮南电厂13号锅炉检修后投入运行时,忽然“崩”的一声,省煤器垫子被嗤掉,40公斤/厘米2压力的蒸汽象雄狮怒吼地冲出来。经检查,发现有只省煤器出水阀门未关闭,锅炉水位迅速下降,值长下令紧急停炉,否则这座价值10万元的锅炉将被烧塌,甚至可能发生爆炸..。但是,停炉就要发生减电事故,而且也不一定能挽回炉管烧塌的命运。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陶德美在人群中大喝一声:“不要停炉!”接着,他连帽子手套也未来得及戴,就奋不顾身地冲进摄氏200多度高温的汽海,攀着灼热的铁栏杆,登上有4层楼高的炉顶,摸到那只出水阀门操作盘狠命地关,忽然陶德美一阵昏眩,栽倒在梯子上,这时水位表的指针已到负7度,强烈的安全责任感促使他又顽强的爬起来,再次冲上去,他手上被烫的水泡已磨破,血肉粘在粗糙的操作盘上,用尽最大的力气,终于关闭了阀门。疯狂的汽浪渐渐消失,水位开始回升,人们狂跳的心也开始恢复平静——一场即将发生的重大事故,被陶德美征服了。
四、重大事故选例
[主设备严重损坏事故]
1、响洪甸水电站2号主变压器烧毁
1964年7月4日22时,响洪甸水电站2.5万千伏安的2号主变压器,110千伏套管着火,15分钟后,火焰高达15~16米,此时冷却油溢出,周围2~3米内也燃烧起来,火势凶猛,热浪逼人,虽经站内职工及附近驻军500余人抢救,金寨县和六安专署公安处派来消防队,终因不能靠近,无法控制火势,直到次日零时37分,主变压器体内20吨油烧完,大火才熄灭。这次事故,除主变压器折旧和残值13万元,直接损失23万余元。后经北京良乡电力修造厂帮助,于次年5月修复投入运行。
2、佛子岭水库洪水漫坝
1969年7月14日11时30分开始,佛子岭水电站发生持续25小时15分洪水漫坝事故,最高水位超过大坝防浪墙顶1.08米,使坝后两岸基面遭到严重冲刷,大坝东部拱内的发电厂房梁断裂,3号发电机损坏严重,西部发电厂房进水,厂用电源中断。当年12月西部电厂修整完毕,恢复发电,东部的电厂直至1971年才全部修复发电。
3、马鞍山电厂火灾
1976年4月5日14时50分,马鞍山电厂4号机(0.6万千瓦)运行中因油温高,在换用备用冷油器时,运行人员错用温度计套管排放空气,致压力油将套管冲掉,油喷至蒸汽管道上引起火灾,造成全厂停电事故。经抢救,约1小时将火扑灭,烧坏厂用变压器1台和约20多公里电缆。1台1.2万千瓦机轴遭到磨损,影响了马钢部分用电。
4、乌江变电所火灾
1982年1月18日,合肥供电局乌江变电所6千伏开关室,603号开关出口线路,发现有接地现象,停电查线试送多次,未查出原因。23日13时,乌江供电所来人到变电所反映,线路接地已消除,怀疑变电所内部设备有故障。变电所值班员当即拉开线路闸刀,对母线试送电一次正常。随后,在603号开关未拉开的状态下,就合闸刀向线路送电,因线路有接地故障,发现弧光闪的,又错误地慌忙带电拉开闸刀,致使开关室弧光喷出,铝排着火,烟雾弥漫。又因各级开关未跳不能及时消除故障,结果烧坏9台开关和12个开关间隔。抢修61天,少送电量1.20万千瓦·时,修复费用达12万元。
5、明光变电所火灾
1984年1月31日19时37分至2月1日16时55分,滁州电业局110千伏明光变电所,因1500瓦电炉靠近模拟图板(易燃物),在值班员离开现场后,引起图板着火,蔓延成灾,使主控制室内16块控制盘和保护盘等设备,几乎全部烧毁,仅有2块直流盘尚可使用,直接经济损失约3.50万元,停电21小时18分钟,少送电量7万千瓦·时。
[大面积停电事故]
1、淮南供电局110千伏田合线倒杆
1964年4月5日,暴风雨袭击长丰县钱集一带,处于风口的110千伏田合线189~217号钢筋混凝土杆,因龙卷风风速超过设计风速(30米/秒),达到35米/秒以上,造成倒杆断线26基的重大事故。5月17日抢修结束,少送电量3万千瓦·时。
2、铜陵总变电所110千伏母线断线
1 9 7 2年5月1 4日1时4 6分,铜陵总变电所1 1 0千伏母线C相在4 4 4 1闸刀引下线的连接处断线,落在该闸刀A、B两相的引下线上,造成三相短路;同时,芜湖弋江变电所附近110千伏芜铜线324号杆处也发生断线,引起马鞍山、芜湖、铜陵、陈村、巢湖等地一些开关跳闸,造成110千伏电网解列,铜陵、弋江、西梁山、杨柳圩、巢县、裴岗、“703”、马钢41号等8个110千伏变电所停电15分钟,甩负荷约7万千瓦,少送电量54万千瓦·时。经抢修当天15时34分恢复送电。
3、螺丝岗变电所瓷瓶折断110千伏母线接地短路
1972年7月8日7时零2分,合肥螺丝岗变电所2号主变压器检修,当拉开1281闸刀时,闸刀触头支持瓷瓶折断,带着母线引下线落地,形成110千伏母线一相接地弧光短路,致使多处开关跳闸,系统稳定遭到破坏,电网瓦解,使合肥东郊、巢县、裴岗、无为、杨柳圩、西梁山、螺丝岗、官亭、殷家汇、铜山、“1103”、“1104”、“1101”、“6510”、陵阳、铜总、弋江等18个110千伏变电所停电。甩负荷约15万千瓦,当天8时22分恢复正常运行,少送电量约2.70万千瓦·时。
4、桥头集变电所瓷瓶折断110千伏母线接地短路
1973年9月26日,合肥供电局桥头集变电所为巢湖维尼纶厂接线,在110千伏母线拉开5002号隔离插头时,B相支柱瓷瓶折断,导线接地短路,引起多处开关跳闸,造成合肥东郊、桥头集、巢县、无为、裴岗、桐城、杨柳圩、西梁山、乌江等9个110千伏变电所停电。
5、110千伏芜杨线与低压线相碰单相接地
1974年5月2日19时零9分,110千伏芜杨线37~38号杆与沈巷坦山村架设的380伏低压线相碰,引起单相接地,致使芜湖电厂166号、巢县变电所526号开关零序二段动作跳闸,系统解列,江北部分频率由50赫兹下降到46.7赫兹。西梁山、杨柳圩变电所停电7分钟,对重要用户大面积停电负荷10.72万千瓦,20分钟后恢复。
6、皖南110千伏系统大面积停电
1976年5月10日,由于“325”电厂在没有报告省调的情况下停机,致使芜湖电厂167号开关过载,于5时43分跳闸,造成17个110千伏变电所停电。其中:铜陵市停电26分钟,安庆市停电18分钟,池州地区停电43分钟,芜湖弋江变电所停电7分钟,陈村水电站停电11分钟,停电负荷11.70万千瓦。铜陵市因停电造成冶炼,矿井提升、井下排水、通风、照明、供水、电话等全部中断。
7、系统瓦解事故
1980年7月27日17时57分,合肥供电局螺丝岗变电所220千伏2号母线B相电压互感器,因制造质量不良爆炸起火,火焰高达10余米。淮南送往合肥的2条220千伏线路全部断开,14万千瓦负荷转移到110千伏淮合线上,使全系统剧烈振荡,扩大为系统瓦解事故。
当时调度通信中断,只能由各单位自行处理。马鞍山电厂为保马钢用电与系统解列;芜湖电厂解列后带部分地区负荷;安庆热电厂解列后保安庆石油化工总厂;铜陵电厂、陈村水电站全停;淮南电厂解列后出力由45万千瓦降至34万千瓦;淮北电厂由28万千瓦降至20万千瓦;桥头集、长龙山、巢湖220千伏变电所停电22~30分钟。除安庆石化厂未受影响、马钢影响较小外,沿江、江南各地、市工厂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甩负荷及停电共计32万千瓦,1小时24分钟后恢复正常,少送电量24万千瓦·时,直接经济损失7.80万元,影响工业产值约60万元。
8、螺丝岗变电所误操作
1985年1月7日,合肥螺丝岗变电所在220千伏螺桥线2263号开关由检修转为运行的倒闸操作中,由于操作票填写错误,操作中没有认真执行监护复诵制,误将螺桥线线路侧接地闸刀合上,造成出线三相短路,加之220千伏系统继电保护误动和拒动,使该所220千伏母线和220千伏桥头集、巢湖变电所及10个110千伏变电所全所停电。事故延续32分钟,停电负荷19万千瓦,少送电量9万千瓦·时,损失工业产值22.50万元。
[群伤群亡事故]
1、阜阳电业局用电管理所线路班,1977年6月8日在阜阳变电所至青峰10千伏线路检修时,3人同时登杆,因杆基较浅(1.17米),电杆倒下,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
2、淮南电厂1978年11月18日,因汽冲热水箱操作不当,超压爆炸,造成1人死亡、4人受伤。
生产事故分项统计(1971~1985年),见表7—3—4。
生产事故分项统计(1971~1985年)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