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安徽电力生产,在50年代末,有绝缘、仪表、化学监督,按燃料工业部“电力生产技术管理法规”和相应的规程和标准执行。省电力中心试验所是省电力技术监督中心。
1962年8月,水利电力部《关于加强中心试验所工作的指示》,明确对电力生产设备进行绝缘、仪表、化学、金属监督,是中试所的主要任务之一。次年1月,中试所正式成立监督机构。省电业管理局确定:省局——生产处——中试所——(厂、站、局)各级以总工程师(分管厂、站、局长或副总工程师)为首,建立技术监督管理网,制定各专业技术监督条例,从科研到生产,自上而下,形成一整套健全的监督体系。中试所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技术监督方面,并制订技术监督指标和竞赛评比规定。各厂、站、局还制订“实施细则”。至1966年,基本完善各项制度和监督手段。
“文化大革命”初期,技术监督工作一度中断。1972年起,逐渐恢复和健全。1980~1985年,扩展为绝缘、仪表、化学、金属和热工等五项监督。
一、绝缘监督
绝缘监督是电力生产技术监督中极为重要的一项,也是中试所对系统实行技术监督最早的专业。1960~1963年,主要协助发、供电企业进行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但监督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不全。这一时期全省绝缘事故达50起,设备绝缘完好率仅60%左右。
1964年起,该项工作逐步从预防性试验过渡到分析、研究、消除设备缺陷和提高设备合格率等方面。次年,首次实现全省无主设备绝缘事故。“文化大革命”初期,此项工作一度中断。1972年重建试验机构,修订健全规章制度。至1974年,全省23个厂、站、局都配备了绝缘监督专职人员,试验人员从1962年50人增加到139人。但1974年规章制度没有完全恢复,主设备绝缘事故仍达18次。
1975年,制订安徽省《电气设备绝缘监督条例》。各企业建立主设备历史技术台帐。从加强预防性试验计划和提高质量入手,消除设备缺陷和消灭超试验周期的设备。同年,对超出力运行的发电机和变压器进行鉴定试验,确定限额。1977年开始形成分级管理体系,工作重点转向对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主要绝缘问题采取科学的试验方法和技术措施。如对大型变压器采用三倍频感应耐压试验方法,获省首届科技大会奖。1978年,制订反事故措施,并编印《绝缘监督快讯》刊物,推广新的管理办法,开发新的试验技术和传播技术信息。次年,设计出安徽统一的试验报表和设备台帐,统一测试项目、方法和内容。
1980年以后,工作重点转向现场技术培训,举办各种类型学习班、培训班、专业会议,推广新技术和新试验方法。培训主要内容有“三倍频感应耐压试验技术”、“串级式电压互、感器tgδ测试方法”等。根据全国电力系统互感器爆炸事故较多的状况,从1980年开始,对全省投运及基建安装中的110千伏及以上互感器进行普查和重点监督,平均每年查出有缺陷的互感器20多台,使以后几年全省互感器事故率降到0.14次/百台·年,低于华东电网0.48次/百台·年的水平。1984年7月至1985年8月创全省一年无主设备绝缘事故的记录。同时,开展电气设备绝缘带电测试(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1983年起取得一定成果。除了进行单一设备绝缘的带电测试外,还开展绝缘的集中监测和微机监控的带电测试,有效地监测出150例电气设备的绝缘缺陷。
安徽省已为全国举办12次带电测试技术学习班(研究班),仅合肥供电局就接待各省约340个厂、站、局千余名代表的参观和现场试验。省电力试研所有关专业人员还到国内近20个省介绍带电测试技术、并编写出32万字的资料,由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金属监督
1963年,中试所成立金属监督专业机构,接着组建全省金属监督网,贯彻水利电力部和华东电业管理局关于承压部件定期预防性试验制度,并将普查重点集中于在建工程的金属监督中。1965年,各火电厂建立设备台帐,同时建立工作程序,拟定监督规划。1971年制订《安徽省水利电力局火电厂金属监督条例》,改变无章可循状态。1973年,重点提高高温高压机组电厂金属监督手段,完善金属监督试验研究设施。1975~1978年,重点贯彻执行部颁《火电厂金属监督规程》,制定实施细则,加强技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建立检验台帐,按照高、中压机组分类建档,使全省高压机组各项技术参数、试验记录、设备缺陷都有完善的记录。
为了推动、提高金属监督工作,1980年开始编写《金属监督简讯》。1981年省电力工业局拟定火电厂汽鼓金属探伤检查计划,省电力试研所专业人员深入现场开展汽鼓普查。次年,又开展火电厂碳钢中温中压蒸汽管道石墨化普查工作,对关键性的技术问题,组织试验和进行理论分析,并通过《金属监督简讯》来引导和提高基层企业的金属监督水平。1984年,重点是对基建安装中的大型设备、重要部件进行全面检查。继而开展对火电厂汽轮机叶轮的键槽探伤和轮缘外包小脚的探伤,以及对汽轮机、发电机大轴中心孔的探伤。同时完善台帐、报表。还补充制定机组运行小时、检修时间统计、设备结构简图、金属故障统计等12种台帐、表格。80年代初,开始推行金属电刷镀技术,取得一定的技术成果和经济效益。编写11万字的资料,1985年11月由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
1985年,开始把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应用到洛河电厂1号机组的金属监督和金属焊接施工管理中。马鞍山、淮南等电厂已建立厂内金属监督网。
三、化学监督
1960年,由中试所举办省电力系统第一期油务管理学习班,并制订油务管理制度,对油质进行评价。各厂、站、局开始建立电气设备用油的历史台帐。1963年起,组建化学监督网。1965年,举办汽水试验培训班,传授全水分析、运行监督、水垢的快速测定漓定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操作、分析。
“文化大革命”初期,化学监督工作基本中断。1971年在安庆电厂举办一期“化学水处理短训班”,系统介绍化学水处理工艺流程和技术操作,辅以化学基础知识。1973年,恢复和整顿化学监督网,修改制定化学专业监督条例和专业指导性操作规程,使化学监督管理步人正轨。1975年和1978年又开专业会议,修订部颁规程细则。1978年编印《化学简讯》。1979年推广7项化学监督新技术。是年,根据系统内对停用设备保护措施不力而造成设备腐蚀严重的情况,提出技术保护措施。1983年,开展厂际化学监督与油务监督劳动竞赛,制定评比条例,并增加给水Cu(铜)、Fe(铁)的统计考核内容。
1980年起,建立健全化学监督设备台帐和统计报表,使之规范化。并先后举办“油表面张力测试短期培训班”、“电厂用油色谱学习班”、“分析化学短训班”、“全水水垢分析学习班”、以及“火电厂水处理学习班”,对提高化学监督队伍技术素质,加强技术管理,起到积极作用。
四、仪表监督
1963年前,仅对电测仪表作一些修校工作,尔后成立现场工作组,履行监督职责。省内发、供电单位均明确监督部门,有的设在生技部门,有的设在电气仪表试验室,负责人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1963年,贯彻有关制度,中试所监督人员深入现场,帮助基层工作。70年代初,重新恢复因“文化大革命“中止4年的仪表监督工作。1972年修订《电气仪表监督管理制度》。1978年华东电力中心试验所在安徽召开6省市“电气仪表专业现场经验交流会”,安徽电力系统电测仪表监督工作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电测仪表专业人员,1962年只有33人,1985年增至600人。中试所于1960~1985年,举办20多期检修调试工艺、电工理论、专门仪表仪器等研究班、学习班,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理论知识。
五、热工监督
1964年起,开展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监督,主要是建立健全技术监督网,搜集与整理基础资料。1965年,编制省内第一个热工仪表检修校验规程,并形成年会制度。1966年,热工监督中断,1972年恢复。1975年后,集中专业力量,提高自动化装置投入率,对全系统的热工仪表进行无汞改造,并推动燃煤计量工作的开展,1979年4丹,制订主要仪表热工设备分类及“三率”统计办法,热工设备技术评价、定级标准及热工仪表质量合格标准等条例,扭转有关热工设备质量评定无章可循的状态。1977~1979年,省电力系统主要仪表投入率99%,热工信号97%,热工保护76%,联锁装置100%,热工自动33%。1979年,在省电力系统内开展热工监督专业对口检查评比竟赛。同年,健全了全省设备台账。1981年,初步完善火电厂热工专业有关规程制度,并重新设计编制全省统一的台账、报表,主要有标准压力表、标准水银温度表、标准热电偶台账和历年校验记录卡,以及自动调节系统、流量测量系统和其它主要、重要参数测量系统台账。
1982年8月,贯彻水利电力部“关于认真加强电力系统内部计量管理的通知”。同年,省试研所起草解决内部计量标准器皿的配置若干意见,并实地调查各厂站计量标准设备技术状况,针对技术管理上存在问题,提出对应措施。如由于热工参数的测量系统由多个单元组成,往往各单元的误差数值(方向)配合不当,可能造成组合后的测量系统误差增大,后经生产现场对测量系统采取“系统校验方法”,效果明显。因主设备存在一些问题,缺少更新改造经费,使安徽省电力系统自动化投入率较低。试研所针对实际情况,掌握时机,成熟一个投入一个。1983年,全系统自动化投入率由1980年的36%提高到75.6%。1985年,省试研所举办“标准传递基础理论讲座”,宣传和贯彻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推荐的温度标准,以及相应的新标准传递校验规程。为了提高电厂自动化水平,开拓自动化控制技术,举办一期技术储备性的“火电厂协调控制与微机仿真”学习班,为提高安徽省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水平打下了理论基础。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