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炼钢工艺及品种与产量
一、炼钢工艺
〔转炉炼钢〕
安徽省转炉炼钢是从1957年开始的。1957年9月29日13时04分,当时马鞍山铁厂(现马鞍山钢铁公司)采用酸性侧吹涡鼓型转炉试验成功提取钒渣并采取双联法冶炼提钒后的半钢获得成功。1958年7月,安徽省钢厂(现合肥钢铁公司)建成全省示范性0.5吨转炉1座。同年9月,该厂又建1座3吨转炉,在“大办钢铁”的口号下,全省除合肥外,在马鞍山、蚌埠、芜湖、安庆、淮南、六安、阜阳等地市,先后陆续新建了一批小转炉。1958年底,全省共生产转炉钢30457吨,这些小转炉均是采用空气侧吹法冶炼的。
通过调整、改建和扩建,1960年7月,马钢公司第二炼钢厂建成3座8吨空气侧吹转炉。1965年改造为氧气侧吹转炉。1970年又改造扩建为9吨氧气顶吹转炉。同年,合钢公司第二炼钢厂兴建了2座8吨涡鼓型空气侧吹转炉。1979年改造为3座8吨氧气侧吹转炉。同年马钢公司第三炼钢厂兴建了2座50吨氧气顶吹转炉。至此,安徽转炉炼钢主要分布在马钢公司和合肥钢铁公司,总设计生产能力为160.4万吨,1985年转炉炼钢实际产量为134.033万吨。
〔平炉炼钢〕
安徽平炉炼钢是从1963年开始的,当时马钢公司为配合车轮轮箍生产,建了2座125吨固定式平炉,炉床面积为52平方米,开始是冷装铁块,能耗高,质量低。1965年热装罐送铁水成功,1970年该厂又首创国内钢渣水平工艺获得成功,为马钢钢渣综合利用开辟了新途径。1975年和1976年2座平炉的公称容量先后由125吨扩容到185吨,炉底面积分别由原来的52平方米扩大到66和63平方米,年生产能力达60万吨。与此同时,2座炉子均采用双枪顶吹氧新工艺,从而大大缩短了冶炼时间,提高了产量。为了不限制出钢量,1978年该厂又将30年的100吨吊车更换为140吨/40吨/10吨吊车4台,实现了双槽双罐出钢。
〔电炉炼钢〕
安徽电炉炼钢起始于1963年,当时淮南煤矿机械厂为浇铸铸钢件,用0.5吨电炉生产铸钢水,当年产量仅103吨。
1958年3月,马鞍山铁厂(现马鞍山钢铁公司)利用日本40年代制造的1.5吨电炉,经过修复,冶炼出全省第一炉35号钢;1959年安徽省钢厂(现合肥钢铁公司)兴建一座3吨电炉。1961年该厂又兴建了1座3吨电炉(后扩建为5吨电炉),并改建了1座5吨电炉。1966年马钢公司第二炼钢厂拆除原有4座3吨转炉,改建为2座5吨电炉。同年10月,合钢机修厂兴建了1座0.5吨电炉。1969年,金光钢厂(当时在金寨县)作为“小三线”军工企业,兴建了1座3吨电炉。1970年,合钢公司第一炼钢厂拆除原0.5吨试验性电炉,新建1座5吨电炉。1973年,繁昌钢铁厂的1.5吨小电炉产钢85吨,不久即停产。截止1985年底,安徽省电炉主要分布在马钢公司、合肥钢铁公司和金光钢厂,计有5吨电炉8座,3吨电炉1座,设计生产能力为17.2万吨。1985年实际产量为16.39万吨,再加上机械、铁路行业的电炉铸钢水,1985年全省电炉钢总产量为21.12万吨。
另外上海在安徽的“小三线”钢铁企业,即贵池县梅街镇的八五钢厂2座5吨电炉和休宁溪口镇的新光金属材料厂1座1.5吨电炉的产量没有计入。
安徽省炼钢电炉主要技术参数表

二、品种与产量
安徽从1953年仅能生产普通碳素钢,发展到1985年,除生产碳素结构钢(即原普通碳素钢)外,还生产优质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钢、碳素工具钢、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不锈钢、耐热钢等200多个钢种,650多个钢号。
安徽平炉炼钢主要冶炼钢种是车轮、轮箍用钢,如CL 60、CL 45M nSiV等。此外还有普通碳素钢、优质碳素钢、低合金钢等60多个钢种,供给生产中板和轻轨等。从1963年底至1985年共生产各种钢、钢锭计601.4万吨,其中车轮、轮箍用钢近290万吨。
1985年,安徽共产钢1942831吨,其中平炉钢391294吨,电炉钢211208吨,转炉钢1340329吨;在钢总量中普通钢1482290吨,其中低合金钢234824吨;优质钢(含合金钢460541吨,在钢总量中:铸钢锭(含连铸坯)1900061吨,铸钢钢水42770吨;在钢锭中:镇静钢锭1319316吨,沸腾钢锭575834吨;在钢锭中有普通钢锭1445713吨,其中低合金钢234824吨;优质钢锭449437吨,在优质钢锭中,一般碳素结构钢427588吨,硅钢11吨;特殊钢21838吨(其中合金钢21163吨),在特殊钢中,碳素工具钢560吨,合金结构钢16956吨,合金工具钢935吨,滚珠轴承钢399吨,弹簧钢2873吨,不锈钢115吨。全省历年钢产量见表3-2-4。
说明:表3—2—4至表3—2—8数据摘自《安徽省冶金工业统计资料》(1949—1985年)。
安徽省历年钢产量分类表

安徽平炉炼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安徽电炉炼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安徽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经济技术指标表

安徽省侧吹转炉炼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转炉炼钢〕
安徽省转炉炼钢是从1957年开始的。1957年9月29日13时04分,当时马鞍山铁厂(现马鞍山钢铁公司)采用酸性侧吹涡鼓型转炉试验成功提取钒渣并采取双联法冶炼提钒后的半钢获得成功。1958年7月,安徽省钢厂(现合肥钢铁公司)建成全省示范性0.5吨转炉1座。同年9月,该厂又建1座3吨转炉,在“大办钢铁”的口号下,全省除合肥外,在马鞍山、蚌埠、芜湖、安庆、淮南、六安、阜阳等地市,先后陆续新建了一批小转炉。1958年底,全省共生产转炉钢30457吨,这些小转炉均是采用空气侧吹法冶炼的。
通过调整、改建和扩建,1960年7月,马钢公司第二炼钢厂建成3座8吨空气侧吹转炉。1965年改造为氧气侧吹转炉。1970年又改造扩建为9吨氧气顶吹转炉。同年,合钢公司第二炼钢厂兴建了2座8吨涡鼓型空气侧吹转炉。1979年改造为3座8吨氧气侧吹转炉。同年马钢公司第三炼钢厂兴建了2座50吨氧气顶吹转炉。至此,安徽转炉炼钢主要分布在马钢公司和合肥钢铁公司,总设计生产能力为160.4万吨,1985年转炉炼钢实际产量为134.033万吨。
〔平炉炼钢〕
安徽平炉炼钢是从1963年开始的,当时马钢公司为配合车轮轮箍生产,建了2座125吨固定式平炉,炉床面积为52平方米,开始是冷装铁块,能耗高,质量低。1965年热装罐送铁水成功,1970年该厂又首创国内钢渣水平工艺获得成功,为马钢钢渣综合利用开辟了新途径。1975年和1976年2座平炉的公称容量先后由125吨扩容到185吨,炉底面积分别由原来的52平方米扩大到66和63平方米,年生产能力达60万吨。与此同时,2座炉子均采用双枪顶吹氧新工艺,从而大大缩短了冶炼时间,提高了产量。为了不限制出钢量,1978年该厂又将30年的100吨吊车更换为140吨/40吨/10吨吊车4台,实现了双槽双罐出钢。
〔电炉炼钢〕
安徽电炉炼钢起始于1963年,当时淮南煤矿机械厂为浇铸铸钢件,用0.5吨电炉生产铸钢水,当年产量仅103吨。
1958年3月,马鞍山铁厂(现马鞍山钢铁公司)利用日本40年代制造的1.5吨电炉,经过修复,冶炼出全省第一炉35号钢;1959年安徽省钢厂(现合肥钢铁公司)兴建一座3吨电炉。1961年该厂又兴建了1座3吨电炉(后扩建为5吨电炉),并改建了1座5吨电炉。1966年马钢公司第二炼钢厂拆除原有4座3吨转炉,改建为2座5吨电炉。同年10月,合钢机修厂兴建了1座0.5吨电炉。1969年,金光钢厂(当时在金寨县)作为“小三线”军工企业,兴建了1座3吨电炉。1970年,合钢公司第一炼钢厂拆除原0.5吨试验性电炉,新建1座5吨电炉。1973年,繁昌钢铁厂的1.5吨小电炉产钢85吨,不久即停产。截止1985年底,安徽省电炉主要分布在马钢公司、合肥钢铁公司和金光钢厂,计有5吨电炉8座,3吨电炉1座,设计生产能力为17.2万吨。1985年实际产量为16.39万吨,再加上机械、铁路行业的电炉铸钢水,1985年全省电炉钢总产量为21.12万吨。
另外上海在安徽的“小三线”钢铁企业,即贵池县梅街镇的八五钢厂2座5吨电炉和休宁溪口镇的新光金属材料厂1座1.5吨电炉的产量没有计入。
安徽省炼钢电炉主要技术参数表

二、品种与产量
安徽从1953年仅能生产普通碳素钢,发展到1985年,除生产碳素结构钢(即原普通碳素钢)外,还生产优质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钢、碳素工具钢、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不锈钢、耐热钢等200多个钢种,650多个钢号。
安徽平炉炼钢主要冶炼钢种是车轮、轮箍用钢,如CL 60、CL 45M nSiV等。此外还有普通碳素钢、优质碳素钢、低合金钢等60多个钢种,供给生产中板和轻轨等。从1963年底至1985年共生产各种钢、钢锭计601.4万吨,其中车轮、轮箍用钢近290万吨。
1985年,安徽共产钢1942831吨,其中平炉钢391294吨,电炉钢211208吨,转炉钢1340329吨;在钢总量中普通钢1482290吨,其中低合金钢234824吨;优质钢(含合金钢460541吨,在钢总量中:铸钢锭(含连铸坯)1900061吨,铸钢钢水42770吨;在钢锭中:镇静钢锭1319316吨,沸腾钢锭575834吨;在钢锭中有普通钢锭1445713吨,其中低合金钢234824吨;优质钢锭449437吨,在优质钢锭中,一般碳素结构钢427588吨,硅钢11吨;特殊钢21838吨(其中合金钢21163吨),在特殊钢中,碳素工具钢560吨,合金结构钢16956吨,合金工具钢935吨,滚珠轴承钢399吨,弹簧钢2873吨,不锈钢115吨。全省历年钢产量见表3-2-4。
说明:表3—2—4至表3—2—8数据摘自《安徽省冶金工业统计资料》(1949—1985年)。
安徽省历年钢产量分类表

安徽平炉炼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安徽电炉炼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安徽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经济技术指标表

安徽省侧吹转炉炼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