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站点设置
民国9年(1920年)以后,私营汽车运输公司为开展营业需要,均在其经营路段设立汽车站点,以便旅客购票、托运、候车、上车。由于资金缺乏,这些站点大都是在公路边搭盖或租赁的民房,极其简陋。但也有规模较大,设施较完善的站点。如歙昱长途汽车公司在其营运线路上设立大小汽车站11所,大的汽车站安有电灯及专线电话,站内设有旅客休息室。 官办汽车运输设站始于民国18年,安徽全省公路管理处在安潜太、芜当、合巢公路上设立16个汽车站。随着营运线路不断增辟,站点不断增加,仅省(安庆)屯(溪)路就设立22个站点,芜屯路设立18个站点。抗日战争期间,汽车运输遭受很大破坏,汽车站均遭裁撤。抗日战争胜利后,省公路局成立蚌埠、阜阳、六安、安庆、芜湖、屯溪6个车务管理处,设3个总站,46个汽车站及直属合肥汽车总站,公路运输逐步恢复。但是,由于政府的日益腐败,汽车站点一减再减,民国36年9月至民国37年9月先后裁撤37个汽车站,到1949年安徽解放前夕,全省仅留有合肥车务管理处及合肥汽车站。 安徽解放后,经过皖南、皖北两区公路交通职工的共同努力,汽车站逐步设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皖北共设蚌埠、合肥、阜阳、六安、舒城、桐城、亳县、金家砦、正阳关、宿县、固镇、灵璧、田家庵、寿县、霍山、麻埠等16个汽车站;皖南共设屯溪、芜湖、歙县、渔亭、宣城、青阳、威坪、太平、广德、祁门、安庆、休宁、贵池、石埭、宁国、绩溪、坑口、汤口、岩寺、河沥溪等20个汽车站,全省公路运输初现生机。 50年代初期,安徽各级政府部门对汽车站建设极为重视,但由于财政困难,县以上汽车站除少数由政府拨款新建(如六安、广德、天长)外,大多采用租赁的方式不断筹建,如舒城、寿县、霍山、潜山、桐城、贵池等汽车站均租用民房设站。经过三年恢复和“一五”创业时期的努力,公路运输得到很大发展,新建和改建的汽车站房不断增加。至1957年,全省汽车站点增为377个,设有合肥、蚌埠、宿县、六安、阜阳、芜湖、安庆等7个中心站,8个一等站,49个二等站,69个三等站,28个分站,45个代办站,171个招呼站,平均站距22公里。 1963年以后,运输重点转向支援农业,全省69个县和主要区镇都派有驻点车,增设站点,缩短站距。运输站点到1966年增为1452个,平均站距由1957年的22公里缩短到11公里,有的地方缩短到4公里以下。 “文化大革命”期间,站点继续增加,到1976年全省建有3404个运输站点。1979年全省地、市、县车站达82个,分站达到434个,代办站634个,招呼站2559个,合计3709个,平均站距6.44公里。1984年站点总数增为5500个,站距里程降到3.9公里。 1985年以后,客运市场日益兴旺,汽车大都实行随车售票,除较大车站还按规定停靠外,其余站点不再局限于定点,招手即停。1987年全省站点增至6410个,平均站距里程保持在4公里以下,但占站点总数三分之二的代办站、招呼站大都虚有其名,逐渐以“随车售票,招手即停”所代替。 在站点增加的同时,客运设施也得到不断改善。50年代,政府虽然采取建、改、租、借等方式,因陋就简,解决了旅客室内候车、购票问题。但那时筹建的汽车站大都矮小破旧,极其简陋。六、七十年代,运输企业自我发展能力逐渐增强,汽车站的建设,已有统一规格的标准图纸。按图施工,计划建站。新建的汽车站都是砖瓦结构,全省汽车站的落后面貌逐渐有所改善。如徽州地区先后新建和扩建了屯溪、旌德、石台、歙县、绩溪、休宁6个县级车站的站房,其中休宁汽车站建筑面积达1600多平方米,候车室面积达400平方米,分别是老站房的4倍和7.4倍,改变了徽州地区站房落后面貌。全省在这一时期新建的汽车站中,有38个一直使用到80年代末,其中阜阳汽车站的建筑面积多达6950平方米。 80年代,全省公路运输企业活力增强,资金来源拓宽,汽车站建设进入了新的时期。特别是1985年以后,汽车站建设面向社会集资兴建,在原客运票价的基础上,每人公里征收2厘钱,作为汽车站专项基金。建站基金的征收,改变了全省汽车站的落后面貌。这个时期所建新站均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造型新颖,客容量大,设备齐全,有的具有全国一流水平。自1979~1990年12年间,建站总面积达105950平方米,相当于29年(1949~1978年)总和的2.5倍,其中合肥汽车站一个站的建筑面积,即相当于50年代全省建站面积总和。建站基金的征收,拓宽了财源,加快了建站速度,开辟了汽车站建设的新路子。 一、合肥汽车站 民国24年(1935年)初,安徽省公路局在合肥城东崇德街对庵桥下的白衣庵房(今蚌埠路第一小学对面)设合肥汽车站。民国35年2月,省公路局在城南(今稻香楼附近)、城西(今二里街)分别设两个汽车站,以缓解南乡、西乡乘车之难。原城东汽车站经整修作为主站,占地面积达200平方米,有简易木板房3间。1951年在明光路(今名)建二层砖瓦结构站房,建筑面积200平方米,1954年迁胜利路59号。1983年10月1日,位于明光路104号新建的合肥汽车站大楼落成并投入使用。 新落成的合肥汽车站是安徽省公路客运中心和全国四大现代化汽车站之一,占地面积达24000平方米,其中站房建筑面积为9577平方米,停车场面积为9400平方米,主站房大楼为5层,底层有售票、候车、行李、综合服务四个大厅。售票大厅设有18个售票窗口,同时发售当日和三日内各站客票,候车厅气势雄伟,厅长76米,宽27米,面积为2052平方米,宽敞明亮,可容纳2000名旅客候车休息。座位全是仿黄牛皮、人造革沙发,色彩淡雅,坐靠舒适。大厅19个检票口上端都装有大型电子显示器,自动显示各班次发车方向和时间,旅客一目了然。行李房装有传动机械,可将乘客的大宗行李包裹传送到平台顶,再由小车传送到所乘车上。为方便旅客,综合服务厅设有服务台、阅览室、小卖部和卫生医疗站等配套服务设施。停车场紧连候车厅,可停放150辆客车,每小时可发班车57辆,运送旅客2000~3000人。 合肥汽车站新建落成,增加了辐射密度,1987年日发客量达1.6万人次,日均发车232次,省内班线开往16个地市、64个县。省际班线扩大到苏、浙、赣、豫、鲁、鄂、沪,成为安徽省会联接邻近六省一市的公路长途客运枢纽。 该站自1983年新站建成到1987年,先后连续3年荣获交通部授予的“优质运输先进集体”称号及1987年交通部授予的“优秀QC小组”称号。 二、安庆汽车站 民国18年(1929年)在安庆东门设站,1951年在原站址设立安庆汽车站,1957年1月由老站房迁至宜城路、华中路交叉东侧新建的站房内营业,站房面积600平方米。1984年拆除原站房,旧址重建省内第一流新站房。1987年1月新站落成启用,占地40亩,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内设售票、行李、候车三大厅,主站为十层楼房,高36.9米,为80年代全省站高之冠。规模宏大,造型新颖,候车室装有较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行李、包裹上车,均以电梯运送,并为旅客提供吃、住、行一条龙服务,另有面积12000平方米的大型停车场,可停靠客车200辆,日发客班180次,日发客量1.2万人次。 三、芜湖汽车站 皖南最大的公路交通枢纽站。民国19年(1930年)首设江岸、北关两个汽车站,民国34年改设新市口芜湖总站,1959年6月新市口汽车站迁往九华山路,1986年因九华山路拓宽改造,汽车站移至芜屯路口临时营业站,日发客车143班次,主要班线49条,年客运量177万人次,1.9亿人公里。1990年11月芜湖新汽车站建成正式营运,新站占地26330平方米,主体站房建筑4800平方米,内设售票、候车两大厅及行李房、问讯处等。候车大厅1600平方米,内设19个检票口,可同时发出19辆客车。停车场15000平方米,可停客车120辆,日发客班154次,日发客量可达1.6万人次,新站造型美观大方,是省内一流汽车站之一。 四、蚌埠汽车站 民国38年(1949年)2月在大马路东安市场设站,1950年7月迁往二马路正式营业。1963年8月在东岗二路(淮河路)兴建汽车站,次年竣工使用。汽车站占地67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93平方米,内设售票、候车两厅。辟有省际班线18条,通往苏、豫、鲁、浙、鄂等省,省内班线33条,通往合肥、淮南、六安、阜阳、宿县、滁县等58个市县,日发客班300次,日发客量可达1.6万人次。 五、滁县汽车站 1949年初,租赁民房为站,1953年3月在遵阳街1号建站,后三易其址,1982年位于滁州市东南角车站新路的新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28亩,建筑面积2979平方米,比老站房大10倍以上,候车厅1200平方米,备有长凳,可容纳候车旅客1000人,日发省内外班车127次,日发客量4000人次。 六、屯溪汽车站 民国18年(1929年)在黄山路80号设站,1949年迁8号设站,1974年迁大庆东路建盖720平方米砖瓦木结构站房,后扩建办公室、司机宿舍、零担货房。1989年重建于黄山市屯溪区芜湖路北侧火车站附近,199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42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日发省内外客运班车97次,日发客流量可达1.3万人次。是皖南旅游区新建的大型汽车站。 七、宣城汽车站 1949年在城西孙家祠堂设站,1956年6月迁南门外交通路新建站房,建筑面积452平方米。1987年6月移至宣州市大件路和芜屯路交叉口南侧重建,1989年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新站占地30亩,建筑面积4975平方米,辟有营运线路28条,日发省内外班车132次,日发客流量可达8000人次。是80年代安徽省境新建的大型汽车站之一。 八、六安汽车站 1951年在小东门设站,1957年迁东门外皖西路建砖瓦结构站房774平方米,1988年迁到体育场附近重建,199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40亩,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比老站房大4.8倍,日发省内外班车335次(长短途合一),日发客量可达1万人次。是皖西革命老区新建的大型汽车站。 九、淮南汽车站 1954年10月在田家庵人民路建站,1970年11月移国庆路北角建站房454平方米,1989年迁到龙湖路重建,199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新站占地30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日发省内外班车100次,日发客量3000人次。是煤城新建的大型汽车站。 十、阜阳汽车站 1949年在阜阳三里湾河东租民房为站,后两次移址,1973年迁阜阳颍河西路交叉口新建,占地17326平方米,建筑面积6950平方米,日发客班219次,日发客量可达1.4万人次。 十一、铜陵汽车站 1956年5月建站,站房为60平方米的平房,1967年在市区长江西路新建站房500平方米。1987年在义安路口新建,198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8832平方米,建筑面积4205平方米,日发客量可达8000人次,实际日客流量2000人次,后备容量系数较大,辟有客运班线23条,日发省内外班车84次。新站造型美观、新颖,是80年代后期省内新建的大型汽车站之一。 十二、马鞍山汽车站 1962年10月设站,1965年迁到市区芜宁路口东侧,1984年2月扩建。1987年在市区红旗北路新建,198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新站占地20400平方米,建筑面积5140平方米,比老站房大20倍,辟有省内外班线28条,日发班车36次,日发客量8000人次。 十三、巢湖汽车站 始建于1956年,建筑面积430平方米。1984年5月在合芜路、柘乌路汇合段北侧建立新站,总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1986年于巢湖市合裕路北侧窑厂附近新建汽车站,198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新站占地50亩,建筑面积4974平方米,日发客班235次,日发客量可达7000人次。新站主楼为宝塔式建筑。 十四、淮北汽车站 1963年在相山淮河路建站,1969年迁至相山闸河路。1986年于淮北闸河路建新站,198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新站占地8332平方米,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日发省内外过往班车82次,日发客量可达6000人次。 十五、黄山汽车站 民国34年(1945年)在黄山脚下汤口建砖木结构站房100平方米,解放后继续使用。1980年迁至黄山温泉附近,初为一间木板房,后扩建为40平方米的砖瓦平房。1982年迁至黄山大门外左侧新建,占地4450平方米,建筑面积460平方米,日发班车60次,日均发客量4500人次,高峰期达上万人次。 十六、九华山汽车站 1974年4月设站,租九华街民房一间。1981年在甘露寺附近新建站房,占地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6平方米,辟有客运班线8条,通往芜湖、铜陵、安庆、合肥、黄山、阜阳、贵池等地,日发客班23次,日均发客量2000人次。 安徽省县级汽车站一览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