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回收复用
50~60年代,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包装材料的需要量逐年增加,木材、金属、纸制包装紧缺。1962年以后,商业部相继颁发了麻袋、木制、纸制包装和化工原料商品包装的回收办法,要求国营商业的批发、零售企业组织商品包装的回收、回交和复用工作。1967年6月,省商业局召开全省旧包装回收工作会议,强调旧包装回收复用工作。1970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指示》后,各地、市商业局及各专业公司二级批发站成立了包装回收小组,市、县公司批发、零售门市部,指定专人负责,全面开展大小内外包装回收,其中有各种木箱、铁桶、纸箱、麻袋、塑料袋、布袋、铅丝、玻璃瓶等10多个品种(类)。回收网点,按经济区划组织,向百货站回交,基层供销社由县三级店统一回收集中回交百货站。回收价格,实行按质论价,本着“两头有利,中间不赔不赚或两头有利,中间微利”的原则,即对回交、复用单位有利,回收站、加工复制厂保本或微利,回收复用。回收形式多种多样,上门回收,设专店(柜)回收,送货带收和委托代收等。据统计1970~1973年上半年,全省包装回收总值达6311万元,其中版纸8274吨,各种麻(布)袋3013条,木箱折合木材7584立方米,包皮布折合棉布176万米,各种玻璃瓶1500万只,铁桶7.46万个,铅丝234吨。1981年以后,由于包装原材料供应日趋充裕,新材料不断涌现,消费者对包装质量要求提高,旧包装回收复用率有所下降。1979年全省旧包装回收复用总值为336万元,1980年为240万元,1981年降为199万元。芜湖、合肥、安庆、蚌埠等地包装回收加工复制厂先后撤销,各地旧包装回收工作基本停顿。
组织包装复用,一是对口衔接,原厂复用。如上海的自行车箱板、大纸夹板、糖袋以及针棉织品、胶鞋的包装,组织回交原厂复用。蚌埠、淮南、合肥、滁县、宿县、安庆、芜湖、歙县等地15个回收单位与上海市有关单位签订包装回收回交协议(合同)。二是异厂代用或加工改制综合利用。各地回收的包装,经过加工整理,除挑选部分质量较好的木、纸包装与当地工厂联系挂钩,供其选择组织代用外,主要是按照工厂的需要,加工改制,综合利用。1968年,蚌埠、芜湖、合肥百货站,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的办起了8个包装回收加工厂,共有人员186人,一年加工改制纸箱18万只,木箱6.96万只,全部供应当地工厂使用,为零售单位增收3.1万元,为工厂降低成本4万多元。芜湖百货站从1966~1974年9月底,包装回收总值达228万元,经过加工改制,以旧代新,综合利用等方法,供应城乡工厂复用或代用的纸箱144万只,木板箱17.8万只,各种格档20万副,各种垫片60万片,为工厂降低成本55万余元。
二、蛋品包装
安徽是全国重点产蛋省份之一。多年来,鲜蛋均用木箱和竹篓包装,层草层蛋。木箱装20公斤,竹篓分方圆两种:方篓装25公斤,圆篓装35公斤,一般不回收,随蛋作价。木箱、竹篓包装损耗大,1983年调运上海鲜蛋457.5万公斤,实测记录,破损率达11.11%,全省一年经济损失在700万元以上。1984年省包装技术协会,对鲜蛋包装进行改革,试用塑料包装,收购、储存、调运、检验均不倒箱,破碎损耗实绩一般不超过1%,而且有利于规格标准化,运输集装化,装卸搬运机械化,经营管理科学化。1985年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改进商品包装,减少经济损失”的要求,省商业厅成立了蛋箱改革领导小组,组织推广塑料蛋箱,到1985年底,省食品公司系统已购制塑料蛋箱3万只,在重点产蛋区试用推广。
上一篇:第三节 运输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