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五节 粉丝 粉皮
一、产区 安徽粉丝有山芋粉丝、豆制粉丝、混合粉丝等多种,其中以山芋粉丝生产量最大。全省山芋种植面积广,产量大,制作山芋粉丝作为农民冬闲时一项主要副业,以临泉、太和、界首、阜阳、涡阳等地商品量最大。50年代初,全省山芋粉丝产量为1万吨左右。之后,生产有较大发展。60~70年代,一般年份产量在5万吨左右。1983年,约产12万吨。以后,由于种植业结构调整及销售不畅,山芋种植面积减少,粉丝、粉皮产量下降。山芋粉丝有纯山芋粉丝、粮薯混合粉丝(含小麦15%,列为特级粉丝)。通常纯山芋粉丝为圆形长条。加工方法:纯山芋粉丝用鲜山芋加工制成淀粉后,再经冲糊、揉粉团、漏粉丝、晒粉丝等工序加工而成。每百公斤粉丝需鲜山芋550公斤。 二、购销 1956年起,粉丝、粉皮列为省管购、销、调、存商品,由粮食部门供应原料,供销社独家经营。1974~1977年,粉丝交由粮食部门经营,供销社系统退出经营环节。1978年,重归供销社经营。1982年起,粉丝实行议购议销。 供销社1951年起开始收购粉丝、粉皮。50年代至1964年,由于粮食紧缺,粉丝、粉皮自食量较大。1965年起,加强计划管理,收购量逐年增加。1978年,市场需求数量急增。次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经济政策,粮食增产,副食品、代食品供应缓和,粉丝需求量相对减少,省外销区如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相继恢复粉丝加工,变调进为调出,加之安徽产品质量差等多种原因,使粉丝由畅销变成滞销,收购数量下降。1982年,市场放开,经营渠道增多,供销社收购数量锐减。 安徽是山芋粉丝、粉皮的主产省之一,历来大量销往京、津、沪及东北、西北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多数年份外销量大于国内纯销售量。1967~1988年安徽粉丝、粉皮购销数量见表5—3—4。 1967~1988年安徽省粉丝、粉皮购销统计表 表5—3—4单位:吨 ![]() 注:国内纯购进,1951年70吨、1952年385吨、1953年1230吨、1954年1160吨、1955年1205吨、1956年6565吨、1957年6225吨、1958年8995吨、1959年3855吨、1960年635吨、1962年1215吨、1963年3425吨、1964年2650吨、1965年13285吨、1966年22640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