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产区
安徽大蒜生产历史悠久。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绩溪县志·食货志·物产》载:“蒜,大蒜为葫,小蒜为蒜。大蒜每囊五、七瓣或十余瓣,亦有独颗者。”大蒜分布于全省广大地区,以来安、舒城、宣城、芜湖、无为、亳县生产量较大。
建国初,大蒜生产一度发展很快。50年代初,全省干蒜头产量4750吨。1959年起生产下降。1964年,随着“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贯彻执行,大蒜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1975年曾为生产高峰,仅来安县产量即达9500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大蒜生产得到迅速发展。1980年,全省干蒜头产量5万吨。
二、购销
1951年,供销社开始收购大蒜头。其收购受产量、销路影响很大。50年代末期起,由于受农村经济政策的变化影响,收购量时起时伏。1979年后,随着生产的发展,收购量增加较快,至1980年达历史最好年份。80年代起,由于市场开放,实行多渠道经营,供销社收购呈下降趋势。
干蒜头每年大量调给华北、东北诸省。1981年起,随着市场开放,销区诸省大蒜种植面积扩大,需求减少,外调量相应减少。
干蒜头1959年起出口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及日本等地。1965~1988年安徽省大蒜头购销数量见表5—4—1。
1965~1988年安徽省大蒜头购销统计表
表5—4—1单位:吨


注:国内纯购进,1951年29.6吨、1952年699.9吨、1954年5205吨、1958年3967.7吨、1959年287.7吨、1960年231.7吨、1961年271.8吨、1962年613.7吨、1963年693.5吨、1964年1124.3吨、1966年5171.2吨。



下一篇:第三节 生姜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