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姓入闽定居第一人:苏清与南涧寺
苏姓入闽定居第一人
苏清与南涧寺
苏登科
我们已经知道,苏姓入闽有多种说法。近日,笔者在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陈傅良撰写的《三山志》卷三十三《寺观》里,又查找到一则记载:“侯官县南涧寺,州西南。梁大通六年(534年),居士苏清以宅为之。唐乾宁二年(895年),闽王创天王殿。三年,号南涧护国天王,合庵十二为寺,以居涧旁,故名。”笔者以为这一记载,也许可以将苏姓入闽时间再次向前推至南朝时期,亦即公元420-534年之间。
三山是福州的别称,淳熙《三山志》即南宋福州地方志。该志是福建现存年代最早的一部地方名志。侯官县,始建于西汉。历史上辖境大致为现今的福建省福州市区和闽侯县的一部分,长期隶属于福州府,与闽县分辖福州府治,形成一府两县的局面。
南涧寺,原址在今福州乌山南麓神光寺东边,清末毁弃。南涧寺的命运在《闽都别记》中写得很清楚:“南涧寺,在乌石山之东。梁大通六年,居士苏清舍宅为之。唐乾宁二年,建天王殿,三年号南涧寺。天宝八载(749年)五月六日,风雨雷电涌出佛像,欧阳詹作记。宋大观中(1107-1110年)赐额,建普明庵。至明嘉靖间(1522-1566年),寺为沙门所蚀,仅存屋数椽。万历初(1573年),知县周裔光从里人请,始复为寺,视旧址不及半。寺之西,旧祀瘟神,祈祷踵接,里人增构亭台其上。”文中提到的瘟神就是元代以后流行于福州的五帝,清时官府视五帝庙为“淫祠”,认为“五帝庙”举行的迎神、出海、查夜等,既劳民又伤财,并于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间下令查禁并拆除神庙,南涧寺也因此湮灭,其上殿也改名为“高爷庙”。当年的十二庵堂保留至今的仅存慈善堂。
苏清,生平不详。但《三山志》所载事迹已说明,他早在南朝时就居住在侯官县,并拥有房屋十数间。可以说,苏清或者他父亲及上辈人,应该是高官或富商之人,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舍宅为寺,是南北朝盛行的一种佛教无极布施,以施与他人,造福成智,求积累功德,获得解脱;是王侯显宦富商为其建功德、求福报以及为亡故亲属追福乃至祈求其特定愿望实现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原汉民南迁进入福建是在汉晋之际。《三山志》所载苏清定居侯官,应该是福建历史域地内最早有关苏姓的记载,亦即苏清是苏姓入闽定居第一人。
(作者单位:漳州苏氏谱牒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