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苏乂迁徙广东考

 发布时间:2024-01-02 00:57:46

1.png

苏乂是唐相国苏瓌(同瑰)的第四子。苏瓌(639—710)字昌容,汉平陵侯苏建、关内侯苏武直系后裔,祖籍今武功苏坊村。苏瓌弱冠举进士,官拜尚书右丞、户部尚书、侍中、西京留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许国公,赠司空、荆州大都督,谥为文贞,再追赠司徒。据《元和姓纂》载,苏瓌有六个儿子,分别是苏颋、苏冰、苏诜、苏乂、苏颖和苏颜。苏颋和苏诜最知名,相比之下,苏乂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其实,就是我自已,也是在写《元和姓纂苏姓史料》一文时,才知道苏乂是苏瓌第四子。在《元和姓纂》里,还有个记载:苏乂“京兆尹,生复、妙。妙,泉州刺史。”正是这句“妙泉州刺史”,引起我的注意,继而多方查找资料,最终揭开了苏乂去向之谜。

在《元和姓纂苏姓史料》里,我有个“编者补注”特别指明,“妙泉州刺史”,《万历重修泉州府志》卷十有传记载:“苏妙,字观妙,南海人,大历中刺泉,有惠政,有白鹊来巢行春门楼,妙出,鹊每集车盖,民颂歌之。”最后还提出疑问:“唐代南海郡、县属地,均在今广东广州,亦即苏妙的里籍,与他父亲乂及祖父瓌大不一样,存疑。”

据《新唐书》载,苏瓌的里籍是“雍州武功人”,而《泉州府志》却说,苏妙是“南海人”。这就有点奇怪了。那么,苏妙的父亲苏乂,又是什么地方人呢?

近日,虎渡宗亲苏多喜先生,正好送来一套天一阁珍藏版方志光盘,里面就有明万历壬寅刻本《广东通志》和清康熙版《南海县志》。《广东通志》有72卷,分为广州府、韶州府、南雄府、惠州府、潮州府、肇庆府、高州府、廉州府和琼州府。唐时南海,隶属广州府。所以,在卷23广州府“人物”里,就有苏妙传记。摘录如下:

“苏妙字观妙。其先本雍州武功。父乂为京兆少尹,徙南海。妙,幼奇颖,读书通大义。累官至泉州刺史,有惠政,行春门楼有白鹊来巢,见妙出,每飞集车盖上,泉民歌颂之。先是乂以父瓌兄颋,世承台衮,毎怀盛满名。其二子,长曰复,取万物並作观其复也;少曰妙,取常无欲以观其妙也。妙兄弟皆好道,奉事老子,而儒行亦修云。五世孙绍之,最知名。”

《南海县志》卷六风俗志“氏族篇”,还有一个补充:“苏氏,己姓,司寇苏公之后,唐南海乡贡绍之,明有都御史恒、佥事庆科、知府民怀、于汲、兆印、知县良辅。”

苏绍之,唐宝历二年(826年)南海乡贡。御史苏恒,明永乐丁酉(1417年)乡举。佥事苏庆科,正统甲子(1444年)乡举。南宁知府苏民怀,嘉靖甲子(1564年)乡举。知县苏于汲,嘉靖丁酉(1537年)乡举。同知苏兆印,嘉靖辛酉(1561年)乡举。知县苏良辅,隆庆庚午(1570年)乡举。还有苏以礼以子恒赠御史,苏焯以子民怀封囯子监学正。这9个人都是苏乂的后代,均记载在《南海县志》、《广东通志》选举卷里。南海县唐宋元明四朝,苏姓科举士子有14人,苏乂后人就占了9人。这足于说明苏乂家族在当地,已经是个望族。从上述记载也可看出,苏乂本来是雍州武功人,大约在大历(766年)之前迁徙南海,并定居下来,遂成为南海人。

大唐是我国最繁荣的时期。唐代广州又是海外贸易的第一大港。据《通志》卷四事纪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进兵统一岭南,将数十万汉族军民和罪犯,迁入南海、桂林、象郡。唐开元年间(713~741年),广州户口已达64250户。

纵观广东各地苏氏源流,几乎均在南宋时才入粤开基。如清同治版《武功书院族谱》“正座位次”所载,第一级前四位是“老泉公、东坡公、颍滨公、缄公”,到了第五位,才是龙门源头始祖“廷亮公”。这完全与历史事实不符。也许攀附名人,正是古今族谱的一大通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苏乂理应是苏姓入粤开基第一人。

作者:苏登科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