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何谓三公九卿制度?

 发布时间:2019-11-07 10:49:24

   三公九卿制是秦汉时期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核心。一直以来普遍的看法是其成型于秦代,而为两汉所继承,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逐步为三省六部制所取代,至唐朝时三公成为荣誉职衔,九卿则变为事务性机构。
三公九卿的渊源,往往被认为发轫于商代,形成于周代,至秦汉时期确立了三公九卿的基本模式。商代正式出现了三公,其三公地位对人而不对职,即确定三个德高望重的人为行政核心,而并未出现对官职的确认,其下也无明确的九卿,却有百僚庶尹。商代行政体制虽不如后人所认为的那样完备,但已初具后代王朝中央政府的基本架构。西周亦有三公之名,这时已确指职务:或认为是太师、太傅、太保;另一说法是司马、司徒、司空。三公以下亦无明确的九卿规定。
秦初立此制,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三公的职责如下:丞相,最高行政长官,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太尉,总揽全国军事,但日常并无军权,战时军令则由皇帝发出,且以节符为调兵凭据,故军权实际掌握在皇帝手中;御史大夫,辅佐丞相处理国政,并负责监察百官,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
九卿分管各条具体政务或事务:奉常,掌管宗庙礼仪,掌历法典籍的太史令,掌宫廷医药的太医令,以及掌经学传授的博士等,均为奉常属官,其地位很高,居九卿之首;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和皇帝侍从,其属官有掌议论的大夫等;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其下有宫车、司马等属官;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廷尉,掌管司法审判;典客,掌管外交和少数民族事务;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秦统一六国后,看重兵权掌控,故三公之中未设太尉,兵权由皇帝直接掌握。三公九卿经历西汉至东汉,名称上出现很大的变化。西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哀帝元寿二年(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太尉一职西汉废置无常,卢绾、周勃、灌婴、周亚夫均曾任此职,却并无时间上的连贯性,至灌婴卸任后就不再设置。汉武帝频繁对匈奴用兵,新置大司马掌管军事。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51年),改大司马为太尉,从此常设,位居三公之首,自此三公名称改为:太尉、司徒、司空。西汉初年不见九卿名称,宣、元时期,九卿称谓常出现在诏书中,然《汉书》中却记载九卿的称谓,分别为太常、光禄勋、太仆、廷尉、大行、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卫尉、执金吾、右内史、左内史、主爵都尉、太子太傅等。将九卿确定为九种官职,则始于新莽政权。东汉的九卿官职分别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魏晋以后九卿多同于东汉,廷尉偶称大理。
出自《中国古代历史三百题》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