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赤壁之战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19-11-07 10:49:24

   赤壁之战,是指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败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一场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官渡之战后,曹操又率军北上,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了北方地区的一些军阀,基本上完成了对北方的统一。当时长江以南的主要割据力量有荆州的刘表、江东的孙权、益州的刘璋及汉中的张鲁。为了统一天下,曹操决定挥师南下,乘此时据守荆州的刘表病重,先夺下荆州,再进一步南下消灭孙权。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率领大军自宛(河南南阳)挥师南下。九月,曹军攻下新野,此时刘表己死,其次子刘琮不战而降。当时刘备正屯兵于樊城,由于双方实力悬殊,刘备只好放弃樊城,率军民撤往江夏,在长坂(今湖北当阳)被曹军追击,大败而走。退军途中与孙权派往荆州吊唁刘表的鲁肃相遇,刘备遂遣诸葛亮随鲁肃前往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共谋抗曹之计。
孙权虽顾虑孙刘联军不能与曹操匹敌,但亦不愿以全吴之地受制于曹操,诸葛亮见此,趁机为他分析曹军的劣势,如劳师远征、水土不服、北人不习水战等弱点,并声明刘备仍有能力与曹操作战,如孙刘联合,则可扭转形势,此后天下将有三分之势。孙权遂力排众议,决心抗曹。他任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将,率3万精锐水师,与刘备合军约5万人,溯江而上,迎击曹军。曹操收编了刘表部众后,号称80万大军,继续向长江推进,与孙刘联军相遇于赤壁。曹军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战,新收编的荆州水兵战斗力又差,再加上恰逢瘟疫流行,曹军初战失利,只得退兵乌林(今湖北洪湖境内),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
曹军大多不适应水上生活,不少人因为颠簸晕船而生病,为了减弱风浪的颠簸,曹操下令将战船或30只一队,或50只一队,用铁锁首尾相连,并铺上木板,士卒战马往来如履平地,以利于士兵进行演练和攻战。周瑜面对敌众我寡的不利局面,采纳了部将黄盖火攻的计策。为了取得曹操的信任,周瑜使用苦肉计,借故痛打了黄盖一顿,黄盖假装气愤难忍,立即遣人送降书给曹操诈降,曹操信以为真,只等黄盖来降。
建安十三年,孙刘联军做好战略部署后,趁着夜晚东南风大起,黄盖派人与曹操约好当晚前往投降后,就在20只大船上装满芦苇干柴,浇上鱼油,铺好硫黄、焰硝等物,用布盖好,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又在每条大船后面系上行动便捷的小船,出发前往曹营。
曹军见黄盖来降,纷纷出营观望,在离曹操的军队二里多远时,黄盖命士兵将大船点着,各自换乘小船,火船借着风势,箭一般冲进曹军船队,越烧越旺,把曹操的战船全部烧毁,还蔓延到岸上的军营,曹军烧死、淹死的人马不计其数。周瑜又率领精兵乘势擂鼓前进,曹军四散而逃。曹操见败局已定,下令烧毁余船,带领军队从华容道向江陵逃跑,不料道路泥泞不通,士兵背草填路,才得以逃脱。到江陵城下,曹操检点人数,见损失大半,自知无力回天,便留下曹仁驻守江陵,乐进驻守襄阳,自己率领军队退回北方去了。
出自《中国古代历史三百题》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