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何联系?
赤壁之战后,曹操失去了在短期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孙刘双方则乘胜开始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奉命进攻留守江陵的曹仁,与其隔江对峙。另派甘宁袭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分兵围攻甘宁,被周瑜援军击败,此后双方长久处于对峙状态。与此同时,刘备亦回师夏口,率军攻下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郡,实力得到大大扩充,便进军江陵协助周瑜围困曹仁。曹仁在被围一年多后,终于粮尽援绝,被迫撤退。周瑜进驻江陵,孙权遂占据了南郡、江夏,进一步巩固了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此后刘备又夺得刘璋的益州,其势力发展到极盛。
曹操的儿子曹丕于公元220年废汉献帝,在洛阳自称皇帝,史称魏文帝;公元221年,刘备也在益州称帝,年号章武;公元222年,孙权在金陵称王,并改元黄武。这样,赤壁之战后,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割据局面。三国势力相当,任何一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但刘备进军巴蜀,引发了孙权不满,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趁驻守荆州的关羽围攻襄阳、樊城的曹军时,孙权派兵袭杀了关羽,占领了荆州大部分地区,与刘备隔三峡对峙。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夺回荆州,出兵攻吴,孙权派陆逊为大都督,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军的攻势,并在汉章武二年(222年),大败刘备,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蜀汉因此国力大损,刘备逃回蜀地,不久病死。孙吴亦怕曹魏再度南下,因此与蜀汉重修旧好以抗强魏。此后,三国之间的疆域基本保持不变,三国对峙的局势稳定下来。
出自《中国古代历史三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