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何谓“王与马共天下"

 发布时间:2019-11-07 10:49:24

   公元3 1 6年,西晋王朝覆灭。次年三月,西晋王朝宗室的遗存一一琅邪王司马睿在建康即位,称晋王,改元建武。东晋王朝的历史序幕就此拉开,但直到建武二年(3 1 8年)三月,愍帝遇害的消息传来,司马睿才改称皇帝,史称晋元帝。
东晋的历史总是和世家大族纠缠在一起,司马氏与王氏的结合更是其中的典范。
司马睿是司马懿的曾孙,世袭琅邪王。由于其封地与司马越相接,因此,在八王之乱中,司马睿是司马越的忠实党羽,并一直生活在其羽翼之下。当司马越北上参与宗室争夺战时,其军事根据地下邳就由司马睿来镇守。但司马越并没能扭转时局,北方的局势依旧日益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睿请求司马越将根据地,由下邳这样一个"四战之地",迁往长江以南的建邺(3 13年,因避愍帝司马邺讳,改称建康)。这一想法与正打算退守江南的司马越不谋而,司马越立即以西晋政府的名义,将司马睿任命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令其移镇建邺。不久后又以司马睿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江湘交广五州诸军事,使其成为江南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奠定了司马睿入主江南的基础。这件事情发生在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与此同时,同为统治阶级上层的琅邪王氏,也开始积极准备南渡。永嘉元年十一月,王澄出任荆州都督,永嘉三年(309年)三月,王敦出任扬州刺史。王澄是王衍的弟弟,王敦是王衍的族弟。琅邪王氏,从太保王祥以来,一直就是豪门大族,王祥的族孙王衍又累任司空、司徒、太尉等高官。他看到了时局的动荡与恶化,因此对本族有了以上的安排。王导(276年一339年),字茂弘,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在未出任扬州刺史之前担任东海王司马越的参军。因此与司马睿相识,并且两人关系非常融洽。这是王导日后全力支持司马睿的原因之一。
司马睿来到建康,想以此作为晋朝在江南的立足点,作为可以保持半壁江山的起点,但此事谈何容易。江东本是孙吴故上,土著大族的势力根深蒂固。他们本来就瞧不上这一群外来的"伧父",对琅邪王司马睿也同样不放在眼里。在司马睿到达江南后一个月,没有一位世族地来拜会这位晋朝政府任命的最高军政长官。与司马睿同道而来的王导,立刻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为了改变局面,他安排司马睿乘坐肩舆,在举行禊祭的时候出游观看,并以北方流亡南下的世族大地主作为司马睿的随从。这样威严的仪仗与队伍,加上随从人员崇高的社会地位与影响,使得江东人族意识到,司马睿可能就是北方大族日后要拥戴的江东之主。在政治利的驱动与当时气氛的促使下,纪瞻、顾荣等江东世家的代&人物纷纷在路边拜谒了司马睿。此后,王导进一步谋划将顾荣和贺循这两位江东大族的代表人物拉拢进来,并以他们为基点,使整个江东世族集团逐渐向司马睿靠拢。司马睿在听完王导的意见后,立即让他去拜访顾荣和贺循。与此同时,在经历了三次"变乱"后,江东的世家大族也都意识到,必须要建立一个和自己利害关系基本一致的政权,才能切实维护好自身的利益。而司马睿所要组建的,正是这样的政权。因此,在王导的拉拢下,顾、贺二人应命而至。史书上称之为;由是吴会风靡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也就是说,直到此时,司马睿才算在江南地区站稳了脚跟。
东晋政权的建立并不顺利,由于过江的北方人越来越多,引起了一部分南方人的疑虑。愍帝建兴元年(3 1 3年)就发生了周圮父子反对司马睿执政的事件。义兴(今江苏宜兴)周氏,是江南地区势力十分强大的一个家族。周玘曾经率乡兵平定了石冰、陈敏和钱璯的叛乱,号称三定江南"建兴元年,周玘官至吴兴太守,与司马睿的亲信刁协发生摩擦,因而就联系了一部分人,密谋杀害执政官员,改用南方士人。司马睿很快就发现了他的阴谋,通过官职的变动抽掉了周玘的实权。周玘因此忧愤而死,并在临终前告诉儿子周勰,杀死他的是诸"伧子",只有为他报仇,才能算是一个好儿子。周勰念念不忘父亲的叮嘱,指使吴兴功曹徐馥假传叔父周札的命令,起兵讨伐王导与刁协,得到了江东土豪的纷纷支持。建兴三年(315年)正月,徐馥杀死了吴兴太守袁琇,正式起兵。但由于周札的反对,周勰没能起兵响应,徐馥的部众见此情景纷纷倒戈,徐馥兵败而死。这件事情还引起了周氏族人周续的起兵,司马睿一度打算派兵镇压,但此时司马睿的兵力并不强盛。若派兵镇压,兵少不能平定叛乱,兵多则会引起京师的空虚。在这危急关头,王导再次献策,让周续的族兄周莚带上100名力士回乡平乱。周莚让郡吏吴曾就座杀掉了周续,一场叛乱就这样结束了。
综上所述,琅邪王氏,特别是王导对东晋的草创与建立,出力甚多。因此,司马睿即皇帝位时,就令王导到御座上与其同坐。下导当然不肯,司马睿也只是故作姿态。但传递出的信息是,没有王导及其所代表的王氏家族,就没有司马睿今天的地位。王氏家族内的另一位实力派就是王导的堂兄一一王敦。王敦(266年一324年),字处仲,出身于世家大族,是晋武帝的女婿,因此官拜驸马都尉、太子舍人。西晋惠帝时期,王敦因为劝叔父王彦起兵讨伐赵王司马伦有功,晋升为散骑常侍、青州刺史。西晋末年,天下大乱,社会动荡不安。王敦与堂弟王导一起支持琅邪王司马睿移镇建康。王敦在东海王司马越时期就曾担任扬州刺史,后在刘陶死后,再次掌控扬州的地方政权。司马睿仰仗着王氏兄弟建立起东晋政权,并逐步对其进行巩固,所以当时会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元帝司马睿虽在王导的帮助下,在建康艰难地站隐了脚跟。但想要长久的发展,就必须使政府的政令能够发布到更远的地方,并使之得到坚决的贯彻。永嘉五年(3 1 1年),江州刺史华轶就曾以没有看到洛阳的诏书为由,拒绝服从司马睿的命令。王敦率兵攻杀了华轶,并在此基础上平定了杜弢的叛乱,巩固了东晋政权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控制。大兴元年(318年),王敦被任命为荆州刺史,掌握长江上游地区的军政大权,"王与马,共天下"局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虽然在此以后,元帝司马睿对王导、王敦都逐渐产生了猜疑之心,但王氏家族对东晋王朝的建立,的确是功不可没。王导更是奠定东晋立国之本的大功臣,其拥建的东晋政权,在延续两汉以来的中原文明方面,具有巨大的历史贡献。
出自《中国古代历史三百题》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