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玄武门之变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19-11-07 10:49:24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三,秦王李世民密奏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淫乱后宫,高祖所宠张婕妤、尹德妃皆与之淫乱,并自称无丝毫对不起兄弟之处,却为兄弟不容,屡次加害自己,若被害则将永远离开君父。高祖感到问题严重,召建成、世民六月初四清晨入宫,拟审理此事。当天夜里,李世民却做好了借李建成、李元吉入朝之机将二人斩杀的军事部署。清晨,建成、元吉行至宫城北墙的玄武门内侧的临湖殿,察觉有变,就掉转马头想回东宫。
这时,秦王安排的伏兵杀出,元吉屡次放箭,秦王回击,建成中箭身亡,元吉也被尉迟敬德杀掉。这就是震惊全国的玄武门之变,这是一场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之争。在事变中,秦王李世民及其手下不但杀掉了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还逼迫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称帝,即唐太宗。
这是一起改写了唐代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对于此事的来龙去脉,《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中有详尽记载。传文全面描浍了李世民的才德和被迫发动玄武门之变的"苦衷'',而太子李建成则被描绘为一个缺乏能力和威信,居心险恶的形象。传文首先将李世民与李建成两人的能力、品行进行对比。李世民被描述得战功赫赫、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不会投机钻营。他还非常仁孝友悌,高祖曾让他赴洛阳居住,他哭诉称不想远离父亲。太子的葬礼上,秦王哭得也很伤心。
另一方面建成、元吉的形象却在此传中被塑造得非常渺小。例如,他们没有战功。传中记载太子潦佐王珪、魏徵曾对太子说:殿下您只因是嫡长子才被立为太子,既无卓越的功绩,也无仁德的声望。而秦王功勋卓著,威震四海,人心所向,您如何保住自己的地位呢?显系借太子东宫官员之口扬世民抑建成。他们生活腐化。外结小人,内乱后宫,兼并田宅,侵夺犬马、骄恣横行,作恶多端,却以巧言令色迷惑高祖。他们心狠手辣。时李世民功业日盛,高祖私许立为太子,建成密知之,乃与齐王元吉潜谋作乱。
他们图谋不轨。建成私召四方骁勇,并召长安恶少年两千余人畜为宫甲,分屯左右长林门,称长林兵。等高祖出幸仁智宫时,建成令庆州总管杨文幹募健儿送京师,想发动兵变,高祖知道后怒责建成。此后,封伦又劝建成作乱,武德九年,突厥扰边,建成、元吉计划此时起事,后未果。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许多不实之处。如传中也提到,晋阳起兵时,隐太子建成引兵攻略西河郡,从平长安。义宁二年(618年)任东讨元帅,率兵十万徇洛阳。武德元年(618年),立为皇太子。武德二年讨伐司竹祝山海起义,又率兵往原州(今宁夏固原)接应杀李轨率众来降的凉州豪族安兴贵。武德四年,稽胡酋帅刘仚成拥部落数万人扰边,建成率师讨之,大胜。武德五年,刘黑闼率窦建德旧将反,并与突厥联合用兵,唐山东局势危急,起义军被李世民武力镇压,但刘黑闼逃走,并借突厥兵再次起义,李建成率军出征,擒刘黑闼,河北起义军彻底失败。可见,虽然李世民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李建成也具有一定带兵作战的能力,他之所以战功不如秦王,是因为他早在武德元年就被立为太子,为保证其安全,高祖较少派他出征打仗。而所谓的杨文幹之变和武德九年的举兵图谋也值得推敲,建成已贵为太子,且受高祖恩宠,实在没有必要抢班夺权。而且李建成死时年三十八,其五子并被李世民诛杀,在权位面前,忠孝仁义的表象实在不堪一击。《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还描绘了高祖李渊对待两子态度的摇摆不定。
传中称由于李世民功业日盛,高祖曾私许立为太子,但李世民忙于军政,以招贤纳才为务,不善与后宫妃嫔结交。他平定洛阳后,高祖派贵妃等到东都挑选宫人及府库珍物,公事之余,贵妃等私有求索,兼为亲族请官,秦王都不同意。他因为大公无私得罪了后宫的宠妃:张婕妤、尹德妃都曾在高祖面前诬告他,高祖大怒,觉得秦王的权力超过自己,他曾对亲信裴寂等说:这儿子长期在外带兵,权力太大,被他身边的人教坏了,不再是我原来的儿子了!诸妃嫔等又奏言说,万一高祖辞世,诸妃及其幼子必为秦王所不容,太子建成仁厚,则会予其善待。高祖听后不悦,从此对秦王恩礼渐薄,抛开私下许诺,改立建成为太子,建成、元吉受到恩宠。但杨文幹之变中,高祖又改变了主意,他派秦王世民讨杨,并许诺回来立他为太子,废建成作蜀王,以利于秦王登基后控制。后经元吉、众妃、封伦等游说,高祖改变主意,复令建成留守京城。但秦王在东宫饮酒吐血后,高祖又旧话重提,说晋阳起兵本是秦王的主意,统一天下是秦王之功,自己本想立秦王为太子,秦王推辞不受,而建成为太子多年,自己也不忍废之。面对两兄弟不和之现状,高祖让秦王前往陕东道行台,居于洛阳,仿汉代梁孝王旧事,建天子旌旗。
这里高祖被描述为一个优柔寡断、反复无常的人,但据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高祖其实是一个城府很深,很有政治头脑的人物。而且从中国封建社会皇位继承的传统看,传位以嫡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高祖22子,皇后窦氏生4子,建成居长,次为世民。从常理看,建成理当承继大统,立李世民是不合规矩的。传中又称武德四年,李建成讨稽胡酋帅刘仚成,虽胜,但由于他不恤士卒,部队逃散大半,高祖忧其不熟悉政术,常令他习时事,并将非军国大务之事,都交给建成处理,又遣礼部尚书李纲、民部尚书郑善果为东宫官员,为太子提供建议,可见,高祖是要极力栽培建成的。
最后,《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还强调秦王发动玄武门之变有不得己的苦衷。传中记载建成与元吉引秦王入东宫夜宴,欲毒杀之,秦王饮酒后心中暴痛,吐血数升,高祖为化解二人矛盾,让秦王去洛阳,建成、元吉怕秦王外出后势力壮大,又竭力阻挠。此后,二人勾结后宫,不断在高祖面前诋毁秦王,令高祖对秦王产生了怀疑,秦王恐惧无措。李靖、李勣、封伦等劝秦王发动政变,他都没有同意。封伦于是反劝高祖除去秦王。武德九年,建成、元吉计划举兵。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劝秦王当机立断,采取变通的做法,保全社稷,大义灭亲,秦王最终同意。但陈寅恪先生根据巴黎图书馆藏敦煌写本《常何墓志铭》,发现原隶属太子的玄武门守将常何被拉入秦王阵营,太子等进入玄武门时毫无防备,所以被李世民一击得中。可见,玄武门之变并非李世民临时起意,而是事先精心策划的。
《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中,也大体上均肯定秦王而否定太子。历史之所以被这样描述,是因为成书于五代、北宋的史书依据的是唐代留存下来的国史、实录等资料,而历史是由成功者书写的,李世民为了维护自己的明君形象,令唐代史官讳饰他即位前的所作所为是符合情理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有学者还进一步研究指出,李世民能够成功发动政变,是具备深厚基础的。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在占有军事优势、人才优势,控制中枢决策权,拥有强大的地方势力和社会舆论支持的条件下,有预谋有计划地发动的一次军事政变,而不是被迫在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仓促发动的冒险行动。
出自《中国古代历史三百题》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